曾经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父亲非常疼爱小儿子,去世后将全部家产留给小儿子,大儿子为父亲的不公行为负气离家出走,去城里闯荡。拥有万贯家产的弟弟从此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很快败光家产,最终落得乞讨为生。没有分得半分家产的哥哥发奋图强,从一名学童杂工到创立药店,衣锦还乡。
到底是财富害了弟弟还是贫穷成就了哥哥?中国有句老话:厚德载物,就是良好的德行会带得动很多外在财物,所以当我们具有了良好的品行,我们不会因为外在的财物而迷失了心性,依然为富也仁;如果我们少德少品,再多的财富我们也没有能力守得住它。正因了那一句话:你发的横财,最终也会因为你的认知而最终失去它。
我们耳熟能详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为什么? 不懂得珍惜父辈的江山;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使他们失去了进取的动力(闺蜜家的小孩即是如此,就想找一个轻轻松松无压力的工作,哪怕一个月仅一二千,她可是住豪宅、坐豪车,拎大牌包包的主)。 他们身上少勤勉、进取、独立的好品格;多的是享乐、依赖、不进取的骄奢。少德少物,于是财富在他们手里就守不住了。如果我们德行优秀,即使我们把财物都捐赠出来,财富依然会聚拢过来。
范蠡,无论赚多少钱,做多高的官,有了多大名,心中依旧淡泊名利,在他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散尽家产,利益一方,他舍钱财,得善缘、功德和福报。而这些又变成财富重新汇聚到他身上,成为一代财神。
厚德载物,少德少物,当我们不先立德时,载不动许多物,财钱还是会消失干净,相反当我们具有了德行,我们自然会慢慢积聚财富。 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内在品行的庄严,而这样的品行会让我们聚拢财富。
曾国藩家族是中国近二百年以来最成功的家族,有人曾经统计,曾国藩家族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为什么呢?曾国藩在《家书》里道出也其中的缘由:一个家族的兴旺,留钱是最没用的,必须传递一种精神,这才是最能够保证后代一生高贵和富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