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湖南省
“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的文化精神代表唐国明

“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的文化精神代表唐国明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9:32 被阅读4次

“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的文化精神代表唐国明

他说:“‘长风情怀’就是至死不渝不忘心怀能流传千古地立功立言立德的抱负。”

他说:“‘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白首不移心地坚持做一件于自己于国家于世界人类有利的事。”

一、引言

“不见当年唐国明,枉来人世走一程。”

他在《诗书爱晚亭》里说:“不见麓山唐国明,枉来长沙爱晚亭;不见当年唐国明,枉来人世走一程。”

他在《致国明先生》说:“世人莫称我雪芹,我是神仙唐国明;空腹能走三千里,饿时能下千秋文;风月流光朗我心,石径扶我上天庭;人生快意都如此,煮酒一杯对苍生;不用问我金多少,囊中无钱也要饮;一醉成就千古事,留下诗粮喂子孙。”

他在《冬夜诗》说:“挥毫时有随凤意,诗韵画里藏龙文;歌尽唐诗三百首,花尽粪土与金银。天地如琴弹天地,我心如玉对我心;市井无我红颜妻,世上难逢卓文君。自比李白对月饮,谁识当代曹雪芹;残灯照读冬夜冷,坐床翻书听风声。红颜素手在何处,风骨诗韵燃青灯;呆坐麓山看红叶,夜深独听清风吟;总认明月是我妻,隔窗含情到天明。”

他为夸赞自己《狂诗一首》说:“几首随意章,豪气吞汪洋;信手超李白,随口屈原慌。”

偶有鹅毛帖卖出,他又大呼写出《纸贵向阳坡》:“云梦洞庭湖,纸贵向阳坡;琴弹鹅毛曲,酒醉爱吾庐。”

偶得女子亲近,他又写《寄君书》:“妹是妙龄女,郎已四十人;今宵平安夜,各在月中行。”

一到月圆之日,他便举杯吟唱:“举酒问天月,分聚是何年;今夜我看见,我看见你美丽的容颜;清清水又借月华洗秋夜;我与你云与月,同共天下秋水与长天。天很高地虽远,盼断红袖添香时,我在清风明月间。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举酒对天消千愁,读破诗书万万卷;青山风云告诉我,青灯难耐独自燃;字字写来皆是血,流年都付梦云烟。只愿长风吹我诗,今宵与你同月眠。”

唐国明从2001年到2018年的生活状况用他自己的话说:“2001年到2009年的房租一间一月200多元,我与二个人合租,加我三个人,平均每人每月67元,包水电费,一年只算10个月,暑假二个月不算,半年只交5个月,房租每人半年335元。我在学校食堂吃饭,早餐5角钱能买个包子或买个芝麻球,中餐晚餐每餐5角钱买三两饭,1元钱买一个菜,中餐晚餐共用3元,加早餐一天3元5角,一月105元,六个月630元吃饭费加房租335元,1000元的样子, 2000元能过一年。后来两人合租,再一个人租,房租由每月200元涨到270元,如今装修后涨到了每月500元。”

二、唐国明的自信

“骨子里具备了曹雪芹的文学血统”

“愿天下所有部门把我当人才引进。”

“读完这个以后,你还敢说我不是一个奇才吗?”

“什么贵族平民?到头来终归空无,而唯有流传下去的文字,才使人风范永存,如若载我风范之文能千古流传,我又何尝不是人中贵族呢?”

“不是你钱多就是贵族,贵族是能给时间留下代代相传精神血统的人。”

“能考古复原《红楼梦》曹雪芹文笔的人,几百年来也只有我一个,我的作品可以为我作证:我不是一个笑话,我是一个不可以复制的独一无二的神话。”

“当有人问到我是怎么做到把曹雪芹文笔考古复原出来的,我告诉他们,首先我读透了《红楼梦》前80回,加之自己涉猎其他各种各类各科书籍的修养与多年刻苦的写作训练,使自己千年难遇地做到修炼到了与曹雪芹合一的《红楼梦》情境语界,骨子里具备了曹雪芹的文学血统,使我在程高本后40回发现的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以考古复原的方式查漏补缺地完成了这个曹雪芹文笔修复的工作。”

三、唐国明的叹息

“可怜一代代骚首白头的寂寞书生”

“沙漠里种稻子都成功了,可我还没有扩大自己八平方米出租房的安身王国。”

“在我居住的岳麓山向阳坡,前面是横流的湘江,北极洞庭,耸立着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年名楼’。后面是麓山苍苍,载着一个‘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千年庭院,同名于大宋,互相吞吐。一边是一群近世纪高喊着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英豪,一边是我想替儒生土子迁客骚人喊出的‘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沉吟。‘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古老的《中庸》在亲切的叮嘱,飞来钟的钟声仍在君山自鸣,可怜一个个历程中的寂寞孤魂,可怜一代代骚首白头的寂寞书生,独留下一座越来越老的山间庭院与一个越来越小的湖泊洞庭。”

四、唐国明的“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

“不失长风情怀”“不失鹅毛风范”——

他说:“‘长风情怀’就是至死不渝不忘心怀能流传千古地立功立言立德的抱负。”

他说:“‘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白首不移心地坚持做一件于自己于国家于世界人类有利的事。”

他在自制书《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封面题联云:“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

他在《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前言里总结自己道:“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不为风雨不为云,只为一梦在耕耘;板凳一坐十年冷,血泪流出是诗文。泪看一片枯荷尽,归居麓山灯月明。”

他开创“鹅毛诗”,向世人宣称:“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

他在《为了贡献一片文化的绿色》里说:“那些真正能贴近我们生命的文人、实实在在是用血创造的文化者,不过是仅仅有顽强生命力能在社会历史沙漠中站着活下去的几棵胡杨而已。作为有文化追求的我,常梦想我:我是沙漠里的一棵树,风里长着火里长着,生也站着死也站着;生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我就是这样一棵树,生长在沙漠。我就是沙漠里的一点绿。我就这样在沙漠里,站到日落,站到天荒地老,站成千古不朽。倒下了,也是一本躺在大地的书,让每个在时间风尘走过的人不断地读着。”

五、唐国明表现出来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精神

“闲饭一碗胜神仙”

他在自由古体诗《山居》里写道:“无事上山取林泉,白水当酒对明月;富贵何须金银换,闲饭一碗胜神仙。”

他在自由古体诗《诗酒词》里写道:“不知诗酒为何物,诗酒兄弟给我喝;一杯二杯千百杯,日日月月穿肠过。喝后豪情与诗情,吟了诗后又作赋;史记不记诗酒事,一笑留名于万古。今朝喝后明朝来,喝时谁管明天忧;座上都是来往客,千金挥洒也不多。人生自古都有死,莫把光阴等闲过;琴棋书画红颜少,吹拉弹唱知己无。诗酒先生快上酒,千口烧尽一杯愁;有缘相聚是兄弟,分离之日各江湖。珍惜此刻天上月,抚琴莫唱别离歌;诗兴已来如雨至,再上诗酒茶一壶。挥毫洒墨于纸上,天际滔滔江水流;人生百年虽不多,一醉空名传千古。

他遭到各种非议时,写联道:“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云雨任自来,是非任他众生论;山高不怕摧,功过自留后人评。”

六、唐国明为天下堪忧的情怀

“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

“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他写联道:“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如读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似唱鹅毛诗。”

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七、唐国明敢于肯定自己的价值

“3000万出售100多首诗的终身版权”

2015年3月28日,他在网上发帖《鹅毛体诗人唐国明:愿3000万出售100多首诗的终身版权》,他在帖子里说:

“好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人类不断创造文化的价值、精神的价值与物质的价值。什么是无价之宝,伟大的人文科技财富与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无价之宝。

“而创造它们的好多作者,却在生前默默无闻,清苦度日,享受不到半点他们为人类未来创造的无价价值。而且还受尽歧视与冷眼。甚至被认为他们是傻瓜一样在做一件没意义无用的事情,却全然忘却了他们这一类人给人类创造的人类正在享受的好处。

“作为我,作为一个放弃一切,即使落于清贫中不放弃追求为人类留下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梦想的我,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更好地继续追求为人类可能留下一份宝贵的无价的文化遗产的梦想,所以我决定将我2009年4月10日至4月16日写作的100多首名为《云梦湖边的村庄》的圣洁的“鹅毛体”诗集以3000万元出售终身版权。”

八、唐国明的无乡意识

“身处‘零乡’”

“我不止一次地害怕自己曾经的生活乡俗会随着时间消失殆尽,于是赶紧趁着自己对往事的记忆,于是在2014年开始动笔写了下来,以便留给将来的后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辈是在一个怎样的故风乡俗里长大,然后怎么艰难地为有所建树与人生成就,而一步步来到都市,远离故土,又如何在速变的时代对成长自己的原乡,也就是对身处‘零乡’状态下的自己,是如何对自己原有生根的土壤如何怀念。”

九、唐国明对《红楼梦》价值的认识

“《红楼梦》与长城一样,同样是我们几千年社会文化智慧与血泪的结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城是历代人民用勤劳智慧与苦难血泪写成的、用砖石泥灰刻成的张开在大地上的《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用血泪写成经过后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长城。我们所做的,就是应当倍加珍惜这些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无价遗产。”

“每在灯下阅读《红楼梦》如在阅读长城,每想起长城又不由想起《红楼梦》。长城从春秋战国以来,总是修了倒,倒了修;或是缺了补,补了缺。一个朝代修补它,一个朝代荒废它。直到旅游兴起,能开发的又开发了出来,没开发的仍让它如遗址一样荒废在荒山野岭上。每看到夕阳残照下残缺的长城我不由得心痛万分。就如面对《红楼梦》版本中的各种残缺的脂批《石头记》。幸好,经过大批学者的校订,《红楼梦》前八十回终于有了它的真容,而八十回后,经过我几十年的努力,从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复原出了被粉碎在其中的曹雪芹原笔,也终于在2013年6月至7月分别发表在浙江《浮玉》杂志与美国、秘鲁《国际日报》上面世,呈现了它的真容。”

“《红楼梦》与长城一样,同样是我们几千年社会文化智慧与血泪的结晶,《红楼梦》如长城一样也在向我们呈现着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道理。《红楼梦》并不是有些理解不全面的人认为的那样,它并不是一本叫人消极的书,反而是一部警示人不要忘记自我,要时刻在居安思危中奋发向上的书。更不是要预示什么兴衰,而是希望我们能逃离兴衰这个规律,永远在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中兴平安和下去。”

“《红楼梦》是几千年封建文明结出的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人们的最好礼物,也是中华民族在文学上的一次伟大的独创。”

十、唐国明对《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价值的自我认识

“一次 ‘红学史上突破性的鹅毛革命’”

“以文本的形式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

“读过我《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人,有的为我写有诗文,天津一个网名叫柳叶青的认真读我那作品之后并为我写诗作文道:‘字字皆贴曹公意。’‘十年辛苦不寻常,再把荒唐演大荒,百年残梦谁人补,曹公再世出邵阳。’‘四十回里觅石文,通览红楼梦中人。人人皆云国明痴,雪芹附体是先生。’”

“我到此刻为止,以文本的形式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一直在坚持批阅还没问世长篇小说《零乡》。”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此书的正式出版,是红学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是一次 ‘红学史上突破性的鹅毛革命’。”

“我在帮自己完成了一个心愿的同时,也帮很多与我一样爱《红楼梦》的读者完成了一个心愿。这也许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最大的意义所在了。”

“我像天空一样宽广而疯狂,再现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的文心真语,并超越了几百年续本无可替代的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虽然据一些人证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了18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写了30年,歌德《浮士德》写了60年,但对于文学的创造更没有任何门槛可言。什么没有经过曹雪芹式的贵族生活怎能考古修补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按这种提法,吴承恩不是孙悟空,不像唐僧去过西天取经,难道他就不应该写《西游记》了?司马迁不是项羽,他就不能写《项羽本纪》那样典范的作品了?莎士比亚没做过‘哈姆雷特’他也不应该写《哈姆雷特》了?文学创作有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创作有文学的思维。文学是虚构的真实,这种虚构的真实比真实更真实。文学的伟大就在这里。何况我是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发现曹雪芹原笔,而以考古的方式做了一个修补复原的工作,不是人称的一般‘续写’,对伟大作品的续写是毫无意义的,任何人不能在文学气质上去复制出另一个人的文学气质,哪怕他的天才超越了曹雪芹,也是难以复制他的口吻的。我只是发现了他的原笔,把他们以考古的方式修补复原出来,原样的呈现给读者而已。不可能以自己的续写方式把《红楼梦》八十回后‘复制’‘全是’的‘曹雪芹体式’地摆在读者面前。只是尽可能的从《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中原样考古修补复原式地找出曹雪芹原句原话原意原韵呈现给读者。做到这一步,可以说从我14岁开始努力到了40岁,恐怕以后还得为完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作些努力。”

“如果哪天我因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而获得文学奖的话,我希望他们给我的颁奖词是——要想真正让《红楼梦》与世界经典名著一样获得世界真正的认同,我们必须去掉为维护自己错误的学术观点胡猜乱讲自圆其说的学术毛病,而回到有根有据,摆事实的正路上来,让本来以为是残缺的《红楼梦》,其实并不残缺的《红楼梦》,呈现出曹雪芹所写的真面目来。参照脂批系列与程高本系列两大文本,以考古发现挖掘的方式,以考古修复的方式,将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真本呈现给世界。到2010年,有一个叫唐国明,隐居长沙岳麓山下的青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完成了这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2016年随着他的书《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问世出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喜,填没了《红楼梦》残缺的遗憾,使我们读到了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真正原貌。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因为作家唐国明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发现,《红楼梦》从此不再残缺,《红楼梦》从此真正原模原样地站立在了世界文化面前。”

“对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争议最多,主要有如下几种:胡适、俞平伯、张爱玲说是高鹗续写的。晚年俞平伯又后悔自己的说法,说自己腰斩‘红楼’,是千古罪人。周汝昌及其追随者死咬着是高鹗续写不放。王国维、林语堂为代表的一批说后四十回系据曹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冯其庸与其追随者又说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为整理者。在1980年首届国际红学研讨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利用计算机对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测定,他得出的结论是120回的作者是一个人,即曹雪芹。这充分证明后40回是含了曹雪芹文笔的,机器技术不会骗人,补上的部分,机器是不会分辨的。我通过阅读文本,在其中发现了曹雪芹文笔,并以考古方式修补复原了出来,命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在海内外发表后,引起世界红学界学者与读者的关注。《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一书2016年出版后已经获得‘红学界’的正式认可,自2017年《红楼梦学刊》将其列入2014至2016年红学书目后,又有人在《红楼梦学刊》发文称,程高本后40回,有一部分是无名氏续的,有一部分是高鹗程伟元添补的,有一部分是曹雪芹的。而台湾的红学家与作家、学者白先勇又说全是曹雪芹写的,说后40回比前八十回写得好……一看下来,红学家们是为了自圆其说绞尽脑汁?还是为了自己的观点或利益不顾一切地违反事情的本来面目?……我只是以读者与作者之心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埋在程高本后40回的‘曹文’,而自己如个工匠几十年来倾其心思地做准备,以作家的思路、百科全书式脑袋、以考古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呈现出来,本来是想送给自己的礼物,将其以考古的方式修补复原成功后供自己一生阅读,一不小心发表面世后,成全了天下所有《红楼梦》读者的心愿。”

“想起自己,一下成为了‘红学家’,便想起与《红楼梦》结缘的漫长之路。但我不是刻意地要借《红楼梦》这本书,像世人说的靠研究它而养活自己,立名于世,最初的想法也不过是将自己发现的埋藏在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方式挖掘出来,然后再以考古的方式修补复原出来,供自己余生赏读,或用到自己创作多年的长篇小说《零乡》里去充实其内容而已。”

“我在‘红学’上的贡献,如果按派别分一下,我是纯粹的‘红学文本派’,以《红楼梦》‘脂批系列’与‘程高本系列’为宗,开创了‘考古复原曹文红学’,‘红学’的最高目的就是找到《红楼梦》残缺失去的曹雪芹文字,去除不是曹雪芹文字的伪文。虽说是我开创了‘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同时我也终结了‘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工作,随着我《红楼梦曹文考古复原:第1回至100回》的完工,而即将呈现给世人的《红楼梦》不再是残本,而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将是曹雪芹历尽辛酸写出的100回《红楼梦》。我永远是一个作家,我提供给世人的是我考古复原出来的《红楼梦》完整的文本,至于理论的建构,就是从事纯理论的‘红学’工作者去建构的事业了。”

十一、唐国明对梦想的认识

“一个爱做梦的人,连维持他做梦的能力都没有,那他就是一个废物”

“我的梦想其实很平凡,就是希望自己能写一部千古流传的作品。”

“有话说,守好瓶中花,莫想山中鸟,可我却是一个不甘于守山中鸟的人,而追求上了在刚追求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一些人的眼里我就如同一棵幸存在沙漠里的树,永远幸存在给沙漠增添上一片文化绿色的梦想里。”

“一个人哪怕喝水,只要能提前预算好喝水的钱,至少他在不愁喝水的那段时间,他会安心地写作。喝水也好,喝粥也好,只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自我感觉快乐地把梦做下来了,并且最终取得了被社会认可的成就,这就是他的能力。如果一个爱做梦的人,连维持他做梦的能力都没有,那他就是一个废物,也实现不了他所谓的梦想。”

“让梦想每天活在8平方米与8元盒饭上的我,清楚走文学这条道路是清贫的,既然踏上了这条道路就得认命。”

“我从小无形中就在我每次上学父亲的千叮万嘱中形成了我自然要去完成成为父亲眼中有德的‘大人物’的使命。”

“唯一要感激的是我的父亲,是我的父亲在我每次上学的千叮万嘱里使我深深发挥出了湖南人本身具有的‘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不负天、不负地、不辜负家国’‘傻做笨干’的品质,‘以个人喝粥’的精神实现了‘学有所成,名扬天下’‘成为一个有德之人’的梦想。”

“山外上学,都是11、12岁。跟我们从山里同去上学的十来个同学,最后一个又一个受不起那个苦,最后只剩下耐得了苦受得了寒的三四个坚持读了下来。我咬牙坚持读了下去,因为作为山里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十二、唐国明的爱情

“与自己相处过的几百位女孩徘徊在爱情与友谊的中间线上”

“‘天下谁嫁唐国明,天下谁识唐国明。’我20岁在长沙遇到第一个16岁的女孩,她的善良与鼓励使我坚定了梦想。我在25岁在故乡遇到第二个16岁的女孩,她因为对我才华的认可,因为无力成就而不想拖累我而离开。我在34岁遇到的第三个16岁的女孩,与她单纯的成就了一段诗歌知己的佳话。2001年至2013年,在租住的院子里与自己相处过的几百位女孩徘徊在爱情与友谊的中间线上。”

“我曾有过找一个女孩能与我相伴在这个城市或地方呆个一年半载,在那个城市呆一年半载离开世人认为‘隐居’麓山的状态,到老了再定居在一个安宁的地方整理一路写下的诗文,回忆那些在路上的往事,这恐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不是现实。”

“我曾在《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中说:亲爱的夫人,我想你必定是一位巨眼识英雄的女子,作为我的妻子应该配得上夫人的称号。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也许见过。或许你还没有出生,或许你在某个地方刚开始出发,让我在等你。”

十三、唐国明的婚姻渴望

“相信你的父亲总会有一天能找到你的母亲”

他写信对自己未来的孩子说:

“要是你父亲总是没有条件找到你母亲,将你降生在这个世界,望你要原谅你的父亲。因为你的父亲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把写出能流传千古的作品当做了人生的事业。”

“你耐心一点,相信你的父亲总会有一天能找到你的母亲,让你降生于这个人世……”

十四、众人对唐国明的评价

“如雪芹、玉卿再世”

记者路也也说:“他是红楼的痴情者,十一年埋首岳麓山脚,八平方的天地,溪水炊烟。岁月流转,他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浪漫,考古修复《红楼梦》是他精神的源泉。天鹅的白羽,岳麓的山川,将他的灵魂浸染。他是纯情的才子,却躲不过形单的影子。无法将他的著作细细把玩,是浮华下的长叹。”

媒体人卢雅君说:“倾一世芳华,为一个信念。”“……春去秋来,岳麓山的枫叶又红了一遭,而他的生活除了书稿上多出的文字,再无别的变化。坚守,于他而言或许已经成了习惯。”

著有《正序红楼梦》的山东青岛红学家张师定读完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感叹道:“……书中考古,似浪里淘沙;拣选真言,如雪芹、玉卿再世。非精心研究红楼梦者不能为,非有龙象之力者不可达。今睹红楼曹文复原,满纸生香、意味深长、天衣无缝、灵巧之至……”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匠心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请输入描述

2、“3x+1”:

(1)、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2)、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的文化精神代表唐国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s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