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的上传下达,令行禁止,组织的有效运作仰赖高效的执行力;与人沟通,重在舒服融洽,同样的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注意表达用语不同的用法。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说出的话效果不尽人意,适当改变用词,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建议“试用”三个疗程!
在指令传达中尽量少说“最好”、“应该”。例如,按照要求,当车间有员工受伤后,不论大小伤,组长都应该在晨会中宣导培训,并做签到记录。这条规定一直没有强制执行。在一次单位日会上,我作为单位负责人,在跟组长开会的时候,想强调此规定务必执行,但是我的表述是“以后发生这种事情,最好是开会宣导培训”,当时我下意识的就感觉到此话的分量极其微弱,原因有二:1.人都是有惰性的。对于增加的工作,没有几个人是愿意主动去做的。2.“最好”、“应该”属于商量的语气,属于改善从而变得更好的范畴,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了更好,不做也没失本分。
指令传达,确保指令的被执行是首位,保证信息的唯一性,不可更改性也是重要的,如同战场一样,我们不是在吟诗作对,不是在风花雪月,不是在拉家常,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保持高效、通畅。如果我们把“应该”、“最好”改为“必须”、“务必”、“要”,才是正确的。
另一种情况则与前者相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沟通中,尤其是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或者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中,首先认清以下事实:
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建议权,没有发令权;
2.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因为你不了解别人的曾经;
3.我们沟通的目的是相互了解,友善的传递信息,沟通氛围的融洽性是继续沟通下去的关键。
你不能告诉一个人“你必须吃早餐”,你也不能告诉一个人“你务必帮我把快递取回来”,你也不能指望一个人“你要每天更新简书”,因为你不是他,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义务按照你的说的做,你也没有权利,这种语气只会让对方感觉到压力进而反感,心中不断升腾起“凭什么”的疑问,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如果说“我建议你。。。。。。”“你如果那样做就更好了。。。。。。”、“你可以试一下。。。。。。”等等,请你品一下,哪种更有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虽然今天只是叙述了一件小事,但是,当它穿透我的身体的时候,才知道它的份量是有多重,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能再赞同了!说话得体,用词得当,是我们面对不同谈话对象,谈话场景需要权变达到的目标,不断的用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谈话,不断地积累,保持日进一善的耐心,方能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