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的热点事件,都跟收入有关,也跟亲戚有关。
那个周劼在朋友圈炫富,全网都在要求纪委查。大家心里都清楚,他说的不一定是假话。新入职的小年轻,不够沉稳,用小号显摆自己有资源,显摆优越感这是常事儿,不然你去任何一个国有单位看看,新入职的谁有关系,单位全知道。这事儿要不是他自己说的、或者用过谁能知道?
你再看看国有单位里早早提拔的干部,哪个是白丁?所以说,他能进那个单位,说的话就值得相信。那些说没关系的才是不真诚。
再说“二舅”的外甥女婿,向世人展示了农村的现状,一个60多岁的残疾人,还要“护着”老妈和女儿,且从不说苦,这种乐观确实挺打动人的。但生活的艰辛也挺打击人的,有手艺的二舅咋就走不出那个村?
这两个事件为什么火?因为在网上游弋的我们基本都有叔伯、姑舅、姨。我们羡慕周劼有给他助力的家族,同时又憎恶着自己得不到助力,甚至一家清苦,北漂的“外甥女婿”才是家里最有才华的人物。
我们知道自己是普通人,本来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互联网不答应。它天天提醒着,你收入低,你来自农村,我房多你没有,我家钱多你家也没有,让人愤怒、让人酸,左右你的情绪,甚至消费你的愤怒,让你沉浸事件当中不能自拔,用看不见的电磁波控制我们的时间,挣着更多人的钱。
所以到底是谁在消费谁呢?是我们消费互联网,消费情绪,还是有人在消费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