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着单田芳的评书,听着听着就想到多年以前他上《鲁豫有约》的一次节目,讲述他自己的往事,又重新找来看一看,依然感触颇多。单老的评书我几乎每天都要听上至少一小段,每每想起以后再无他的新书,内心不免失落。不管是什么人,身边的人也好,隔着网络或屏幕的人也好,只要天天接触ta势必会有所偏爱。何况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在美国有一段最为孤单的时期是听着单老的《花木兰》度过的。声音和讲述如同水流,经过时间会渗透进所有中。一位经历过旧社会及其迫害的江湖艺人能挺过时间的磨练做到依旧的平和和坦然,是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想象的背负大起大落的经历。姑且把所谓的时代划分为战争年月和和平年代,在和平年代里即便多累多苦通常也不会受到生命的威胁,无论如何也要比随时可能挨打被杀等“脑袋别在裤腰带”的生活要好。评书中的各种出名的段子就不用我多复述了,这个艺术形式虽然简单直接却也并非如外人想的那么简单,关键在于是否付出每天的时间去听,是否有时间的积累,积累才是最为强劲的力量,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只可惜节目是分上下部分,下部分因为涉及到“CR”时期的具体情况,已经找不到了(墙外应该可以)。仅仅是上半部分的讲述,也会让我这样的小朋友十分感慨了,也和我曾经读过的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遥相呼应。感慨在于第一我是个评书爱好者,或者说就只是单田芳的爱好者(其他人也听,相对较少),有感情;第二就是为历史,为人们对历史的遗忘而惊叹。因为经济也或许是因为老一辈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会再对年轻人讲述,明明是短短几十年,但听起来像上上上个世纪的事了。曾经读过查建英的一本书,有一段大意是讲,人们都没想到历史、那些人文诉求很快被经济取代了。我也有理由相信,如单老一样的人,即便他是位说上百部书的评书艺术家,但未说出的话一定多过说出的。要知道这并不是在唱挽歌,挽歌不需要借用历史的方式。敢于讲历史看历史回顾历史是因为勇敢和强大,敢不敢玩真的也在于此。如方素荣这样敢于站出来讲述自己曾经经历的人不管关于哪一段、什么国际的人都值得敬佩。何况是每天伴着人们成长的声音,离开人世后仍然给人带来快乐和思考的艺术家,更让人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