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鞅变法起,秦国逐步强大,至战国后期,已呈现一统天下之势。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一方独大,便会面对其他弱小的抱团敌对,这也就是战国时的合纵策略。当六国合纵,秦国的统一大业难道就要就此受阻了吗?
或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终究是到了天下一统的时候,上天又赐给秦国一个范雎。
范雎,魏国人,在魏时跟随中大夫须贾,受到猜忌,被鞭挞,假死以逃出。后来才化名张禄,被人引荐见到秦昭王。面见秦王,范雎针砭时弊提出意见和见解。对外,他抨击穰侯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对内,他提出加权君权,削弱太后及穰侯势力的见解。这里主要讲的是范雎对外的组合拳“瓦解合纵+远交近攻”对秦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首先说,此时的秦国的目标肯定是蚕食鲸吞,那么在无法以一敌六的情况下必然要对六国各个击破。所以如何打破六国合纵壁垒,以及订立攻略的先后次序获得利益最大化,是决策中最关键的两点。
01范雎是如何瓦解合纵的?
当时,天下的谋士都聚集在赵国讨论合纵盟约,目的是使六国联合起来抗拒强秦,这时范睢对秦昭王说:"大王不必忧心,臣可以使他们的合纵之盟约土崩瓦解。因为秦对于天下的策士,平日丝豪没有怨仇,他们所以要聚会谋划攻打秦国,是因为自己想借此升官发财而已。请大王看看大王的狗,现在睡着的都好好睡着,站着的都好好站着,走着的都好好走着,停着的都好好停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争斗。可是只要在它们之间丢下一块骨头,所有的狗都会立刻跑过来,呲牙咧嘴露出一副凶残相,互相争夺,乱咬乱叫。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所有的狗都起了争夺的意念。"范睢就派秦臣唐睢用车载着美女乐队,并且给他五千金,让他在赵国的武安大摆宴席,并且对外宣称:"邯郸人谁愿意来拿黄金呢?"结果首谋攻秦的人没有拿赠金,而那些得到黄金的人,就跟秦国像兄弟一样亲密了。
范睢又告诉唐睢说:"您此番为秦国在外交方面建功,可以不必管黄金究竟给了哪些人,只要你把黄金都送完就算功劳不小,现在再派人拿五千金给您。"于是唐睢又用车拉着大量的黄金出发,再度前往武安去收买天下策士,结果还没分完三千金,参加合纵之约的天下谋士就为黄金而大起内讧,六国合纵,不攻自破。
范雎为什么能轻易的瓦解合纵?因为他抓住了破局的关键点——谋士。对于君王来说并非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想明白,那么就需要谋士来帮忙,相当于外脑团队。但是战国时人才的流动性又比较大,例如商鞅、吴起等人也不止侍奉过一国君主。正如魏国子击问老师田子方“富贵者骄人?贫贱者骄人?”,田子方回答“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士大夫的意见若得不到君王的认可,那么穿上鞋就走,到别的国家也一样。但国家一旦没有了谋士,没有为国家谋划,协调彼此利益的人,那么合纵还谈什么?六国合纵自然不攻自破。
02一统天下先打谁?
六国合纵既然已经瓦解,那么下面面对的就是先打谁才能让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范雎给出的答案是“远交近攻”。“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三计。可以看成是,在攻伐中与谁合作的问题。范雎改变原来秦国联近攻远的策略,改成联合远处的国家攻击临近的国家,将地理位置较近的韩国、魏国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
虽然同样是合作,但其中却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秦国按照原来的办法联近攻远,那么攻打远处的齐国便需要从韩魏取道,可这种合作又能有多稳固?一旦军队放出去,国内的防御力量降低,且脱离了国家后盾的前锋军队同样战斗力削弱,这时的韩魏如果反水反攻,那不就成了埋在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了吗。
不仅如此,就算韩魏遵守盟约,三方共同出兵攻下齐国,秦国同样要面对问题。攻下远处的国家,国土就像放风筝一般与大本营只有名义上属于你的这一线牵连,想要保持主权就得花费更多的军事力量驻守。维护成本远高于与自己相连的国土。约等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价钱出兵,结果找了个累赘。
而远交近攻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出兵不会太远,费用小且有支援;合作方并非邻国,利益冲突小,突然反水的可能性低;攻下的土地与国土相连,方便管理,也减少维护成本,可以说对秦国是百分百赚钱的买卖,为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再添一把火。
当然,我们称赞范雎“远交近攻”倒也不是这一招有多了不起,而是说它是最适合彼时秦国的。其实,远交近攻所能应用的条件还是很苛刻的。
中国历史上错误运用远交近攻导致亡国的最大教训,莫过于宋朝。先犯错误的是北宋。众所周知,北宋末年,北邻是占我燕云十六州的辽国,而辽以北是新兴的金国。北宋皇帝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联金灭辽”,想讨回燕云十六州,结果是,灭辽后的金军长驱南下,有了靖康之耻,幸有长江天堑,宋朝总算保住半壁江山。按说,祖宗这么大的教训该代代牢记吧!谁知南宋末年,又搞“远交近攻”,派使者与新兴的蒙古结盟,夹攻金国,金国倒是灭了,蒙古军队也长驱直入,宋朝彻底灭亡。如果宋朝统治者采用类似诸葛亮“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统一战线策略,“联辽抗金”或“联金抗蒙”,历史也许会有所不同。
日本也曾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二战中,日本欲扩张领土,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和南太平洋国家甚至美国夏威夷,结果如何,有目共睹。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远交?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交近?
远是什么?远是长远上可能有冲突,但暂时冲突没有摆在明面上。就像是战国时期彼此征伐,核心利益都是领土,不过彼此不相邻的国家没那么容易打起来。
近是什么?近是两方的竞争关系很明显,冲突是明面上的。类似于相邻国家总会发生摩擦的关系,谁都想要对方的领土,冲突一触即发。
所以如果合作双方都能从被攻破的近方处获利,并且利益分配后和远方仍然暂无利益不冲突(例如日美),或者我方的实力要远强于远方(例如秦对其他国家)。这样的情况下,联合远方比较好,因为被吃掉的近方与自己利益重合度高,吃掉之后直接可以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但如果交近攻远,在进程中就有可能遇到反水,而且攻下的远方需要更多的资源维系。以银行与支付宝为例,就算所有银行围剿打败了支付宝,支付宝的业务也很难被银行咽的下,这种情况联近就一点意义也没有。
但如果是抵御远攻,则可以与近联合,例如两家银行共同面对支付宝的冲击。而这个时候虽然两家银行之间也有竞争,但是肯定不能联合支付宝干掉另外一家,这样支付宝很容易顺势而下干掉你,就像宋朝一样。
总结来说,如果我是一个强者,那么远交近攻对我有利。但如果我是一个弱者,那么最好还是抱团取暖的好。
一起读点历史吧,希望我们都能从历史里获得成长的力量
关注公众号【青贤时间】回复【书单】,还为你准备了40部历史典籍/小说/传记【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半小时漫画系列、万历十五年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8909/e0d817d6d7f58dd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