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字》导读-16

《红字》导读-16

作者: joyli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20:02 被阅读13次

    以下内容编译自“Christian Guides To The Classics –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by Leland Ryken

    第十四章 Hester和那位医生

    情节回顾

    Hester在上一章的结尾处决定去和Chillingworth摊牌,让他放过Dimmesdale,她在这一章把想法付诸了行动,而这一幕的戏剧张力在对话之中。Hester希望收回七年前在监狱里对Chillingworth的承诺,也就是不揭穿他的身份。Hester试图说服Chillingworth停止报复Dimmesdale,可Chillingworth拒绝了。

    赏析评论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刻画了Chillingworth邪恶的本性。如果说上一章呈现了一个新的Hester,那么这一章则呈现了一个新的Chillingworth,只不过,是一个更像魔鬼的Chillingworth。这一章不断出现有关魔鬼的意象,霍桑也以此为主要刻画手段。Chillingworth多次被称为“老家伙”,这个称呼暗示他和撒旦一样,是个古老的敌人。

    Chillingworth不仅是恶人的典型,他也代表了一个可以追溯至希腊喜剧的典型人物,也就是拒绝参加宴会的人。Hester给Chillingworth机会“原谅他人”,她不假思索地把这个机会描述成“特权”和“无价之宝”。可内心充满苦毒的Chillingworth不愿意,说自己根本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Hester离开。换句话说,Chillingworth看着眼前这出名为饶恕的大戏,内心却不为所动。

    此外,二人的对话中经常出现和折磨有关的词句。比如,Hester问Chillingworth,“你折磨他这么久,难道还不够吗?”折磨是复仇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Chillingworth的角度来讲,他的人生就是“永远受恶毒的复仇所毒害”的人生。

    阅读要点

    按照文学的类型来划分,这一章属于“求情”故事,故事中一个人物恳求另一个人物为了第三个人物的益处而做出改变。这种故事总是围绕说服展开。我们的注意力一部分在恳求者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上,一部分在被恳求者是否愿意改变上。霍桑笔下这一幕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和“求情”有关的圣经故事包括,亚伯拉罕为罗德求情,摩西为悖逆的以色列人求情,亚比该为丈夫拿八求情,还有以斯帖为整个以色列民族求情。

    这一章有很多典型人物。比如Chillingworth是恶人的典型,他和Dimmesdale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复仇的基础上。Chillingworth在霍桑笔下经历了一番转变,他拒绝了怜悯他人的机会,于是成了拒绝参加宴会者的典型,他好像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绝不放过欠他债的人。

    “《红字》的伟大之处在于塑造了Hester Prynne这个人物……尽管她身上有人的软弱,她却表现出属灵的伟大,虽然周围的清教徒对她怀有偏见”。——F.I.Carpenter,“Scarlet A minus”

    思考和讨论问题

    讲故事是一门感染人的艺术,讲故事的人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产生某种感情,从而把要表达的表达出来。欣赏本章的一个好方法,可以是留意阅读过程中哪些细节引发了我们哪些感情,并一一加以明确。

    回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物都在改变,尽管表面上看平静无常,但内心却总有一股力量,足以雕塑人物的外貌性情。这股力量超越人自己所能控制,深深潜藏在每个人心中,只是际遇不同,开启的路径和发展的轨迹也不尽相同,对Hester而言是骄傲和恐惧,对Chillingworth而言是嫉妒与仇恨,对Dimmesdale而言是愧疚和胆怯。每个人都受心中这股力量的催逼,在不知不觉中选择和判断,以为自己是人生主宰,却不知脚下的路通往何方。在Hester看来,经过七年的忍辱负重,她心中已经积蓄了足够强大的道德力量,不仅能拯救自己,也能拯救Dimmesdale。她想劝说Chillingworth放弃复仇的计划和欲望,理由是这种方法将Chillingworth变成恶魔,相比之下,她在苦难中隐忍却给自己带来了升华,她希望Chillingworth做一个有利的选择。报复并非不对,遭遇不幸的人可以报复,但要选择一个高尚的报复手段,或者说“原谅”,这里的原谅体现在行为上,和化解内心的苦毒无关,甚至内心越苦毒,行为越积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字》导读-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r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