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金银珠宝,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在中国古代贵族家庭,用金子打造一些饰品、器具也是极为常见的,并且工艺丝毫不比西方落后。
▲明·金发簪 长12.1cm 宽5.7cm那么问题就来了:
它们到底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
下面,小编就带你用三分钟,看完金银器制造的十种工艺!
01
范铸
将金或银熔化为汁液,采用模具浇铸的方法制造器物。在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的商周时期,这种方法对于工匠来说简直是得心应手,产品也比较精细。
北京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笄,从器形大小和断面观察,当为铸造而成。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黄金铸件,证实了我国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掌握了金器的铸造技术。
▲商·金笄,北京刘家河商墓出土02
锤鍱(yè)
古代金银细工传统技法之一,至今仍在使用。锤鍱工艺利用的是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以锤敲打金、银块,将它们打成金片、银片,再按要求做成各种形状。这一工艺耗材少,但缺点是器物容易变形。
▲唐·摩羯纹金杯(杯内底中心凸起的摩羯戏宝珠纹为锤揲工艺)03
焊接
焊接法在各种金属加工工艺中都很常用。首先,将需要焊接在一起的两部分暂时用胶粘剂粘到一起。再在胶粘处点上“焊药”(焊药可以用金银,也可以用铜、锡等其他金属)。加热熔化焊药,冷却后,两部分就连在一起了~
用掺铜合成的焊药进行焊接,日久腐蚀后焊接处会出现绿锈痕迹。如唐代的乐伎纹八棱银带把杯,在人物纹边缘和把上的焊接缝隙处已出现绿锈。
▲唐·伎乐纹八棱银杯 高6.7厘米,口径6.9—7.4厘米,足径4.4厘米,重285克。04
铆接
铆接法与焊接法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将附件与主体连接在一起。但与焊接法不同的是,铆接法是在需要连接的两个部分上分别凿出小孔,再穿钉(钉的材质一般与器物主体的材质相同),并将钉的两端捶平,紧附在器壁上,以达到固定的目的。铆接法一般用于器纽、铰链、把手、环柄、搭扣和提梁等与器身相结合之处。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香薰球,可以清楚地看到接合处的小小铆钉05
錾刻
也称雕刻(是不是秒懂了?),是在器物成形之后进行的进一步加工技术。既可以平面划刻出花纹,也可以将花纹周围的金银“錾”掉,形成浮雕效果。一般来说,锋利的錾刀錾刻出的纹样较为细腻,而较钝的錾刀錾刻出的纹样则相对圆润。运用几把不同锋利度的錾刀,可以錾出丰富多彩的纹样。
▲西汉·新“设屏农尉章”银印(龟壳上的花纹就是錾刻出来的)06
编累
《红楼梦》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讲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的累金凤被老妈子偷拿去赌博。这“累金凤”是何物?就是用编累工艺制成的凤凰了。金银编累工艺分平面编累和立体编累两类,十分繁琐。
平面编累是用细如发丝的金银丝,经盘曲、焊接,组成各类图案,与后面将要提到的“掐丝”相同。而立体编累,须事先用炭塑成各种人物、鸟兽或器皿,上面用金银丝盘绕,再将缠满金银丝的炭模置于火中,将里面的炭模烧掉,就变成了立体的金银饰品、金银器。
▲清·银累丝双龙戏珠纹葵瓣式盒,高6.3cm,口径14cm07
掐丝
主要用于金银器装饰,做法是将捶打成薄片的金银剪成细条,慢慢扭搓成丝。还有一种制造金银丝的做法叫“拔丝”(不是拔丝地瓜的拔丝!),是将金银慢慢挤压,使其通过一个锥形细孔,从孔中将金银抽出成为金银丝。较粗的丝也可以直接捶打而成。用金银丝围出一定的纹样,然后焊在器物的表面,是一种极好的装饰。
▲东汉·掐丝天禄与辟邪08
鎏金
利用鎏金做法制成的产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文献对鎏金工艺的记载则要晚至南北朝时期。其做法是将纯金和汞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汞齐”(俗称“金泥”),均匀地涂抹在器物上,之后在火中烘烤。汞遇热蒸发,只留下薄薄的一层金,紧密贴合于器表,毫无刻意装饰的痕迹。器物因此变得华丽、美观。
▲唐·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法门寺博物馆藏)09
错金
用金属丝镶嵌器物,古称为“错”。错金银工艺是在铸造的铜器上用金丝或金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样或文字,然后用将器表打磨光滑,形成金线、银线图案、文字。
▲新莽“一刀平五千”刀币(闪闪发亮的“一刀”两个字就是用错金工艺“错”上去的)PS:不论你信不信,它都是传说中的“金错刀”,和青龙偃月刀没有半点关系。
10
焊缀
焊缀法的原材料很特别,是金珠。金珠是怎么做出的呢?可以把金子切成极小的小段,加热或在两片木板间碾研,成为珠形。也可以采用“炸珠”法(又称“熔珠”法):将黄金熔液滴入温水中,金液就会凝成大小不等的金珠。制成的金珠可以焊在或粘在器物表面,利用价值很高。
▲唐·金梳背(局部),掐丝围成的金叶子里镶满金珠(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广州信昶艺术品抵质押:真品可照价值四成至七成抵押典当,快速简单真品:热线:176884105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