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8——柳下惠之介②:逐字稿2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8——柳下惠之介②:逐字稿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1:34 被阅读0次

接下来。“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这个柳下惠是古代贤人,曾经做过典狱长,做过法律的官员,然后三次被赶下台,无怨;又被恢复官职,也没有什么,就是一个特别淡定的人。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你给我做多大的官,我耿介的操守是不会改变的。

三公指三种官职。古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太师、太傅、太保;还有一种是司马、司空、司徒。这都叫三公,总之是大官。

我们在职场当中有时候会变得圆滑。当了副总裁了,每天要经历办公室政治啊,需要照顾这么多人啊,你以为自己变得越来越圆滑是一件正常的事。

但其实不需要。你可以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保持你过去耿介的操守。柳下惠就能做得到。我们不要因为在职场当中的官职越来越高,就变得越来越通达所谓的人情,变得越来越圆滑。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我们讲过一个概念,叫击穿阈值。你烧一壶开水,烧到九十度,那个水好像没开一样。除非你拿手摸,光从眼睛看,那个水没有波澜的。它必须得过一百度,咕嘟咕嘟咕嘟,就开起来了。很多人等不到这个水烧到一百度的时候,就放弃了。

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有所作为的人就好像挖井一样。对古人来说,挖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掘井九轫(轫通仞),九仞大概六七丈深。

你看金庸写小说起的人名:裘千丈、裘千仞、裘千尺。好多人分不清兄妹次序,你记长度就记住了。丈最长,仞其次,尺最小,大概七尺是一仞。所以裘千尺就是小妹妹了。

掘井到了九仞,很深了,而不及泉,挖来挖去没有见到水。这时候,犹为弃井也,这仍然是一口废井。

你说我已经挖到九仞深了,这也算有点功劳吧,有点功劳它能干吗呢?能当垃圾筐?但它不能当井用,所以依然是弃井,是不管用的。

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大家可以想象那个场景:有一种人这一辈子就是打了特别多的坑,到处都有坑,一个又一个的坑,你就发现他永远跌到坑里边,干什么事干到一半说没前途;换另一个,又干;没前途,又换另一个。换来换去,最后一堆的浅坑,自己没有任何一个特长。

反过来,我见过很多同龄人,到了一个大国企,一开始觉得没戏,这么大国企永远轮不上你。但是他踏踏实实地一直干,最后干成了首席,他成了这里边的干技术的首席,或者是干法律的首席,或者是干营销的首席,那个“井”真的挖出水来了。

这个就是掘井九仞不及泉,那就接着掘,掘到十仞,说不定就出泉水了。

当然这里边有没有权变呢?也会有。

万一这底下是沙漠,二十仞也没见泉,那我这辈子都搭在里边了怎么办?这里面肯定有运气的成分。有的人的命就是,干了一辈子,到最后,啪“挖”出来了。咱们举个例子,你说屠呦呦,她就知道自己能在青蒿素上出成果吗?万一这个路径整个是错的怎么办呢?但是屠呦呦觉得我就这么干,我喜欢这事,我一直研究,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她没得诺贝尔奖的话,我们恐怕都不知道这个人,那就是她自己有一个判断。

那你说一个人怎么才能够判断一件事要不要坚持,取决于三个东西:第一,不确定性。运气这个东西,这个我们要敬畏它,很重要;第二,你的认知水平,善于判断就是要比不善于判断的人稍微厉害一点,你能够了解趋势,眼界更开阔,懂更多科技的发展方向;第三,价值观,价值观是什么呢?比如说考古,很有可能我这辈子也考不出来啥,但是我认了,因为我喜欢这件事 。

这三个东西决定着,你是不是要掘井十仞、二十仞,接着往下走。但是总之一概要反对的是,什么地方都挖一两尺就走。

任何东西只挖一两尺都挖不出乐趣来。好多人觉得什么工作都没意思,那是因为什么工作都没有认真干,认真干就一定有意思。《心流》里边讲过,说你觉得一件事很无趣,不是因为这个事本身,而是因为你干这个事的方式不对。投入,反身以诚,乐趣就来了,那个井就能够挖得很深,挖着挖着,不知不觉你挖得比全世界都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三)尽心上篇8——柳下惠之介②:逐字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yh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