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月才读完《苏菲的世界》。毫无疑问它是一本经典之作,但看过的人对它褒贬不一。有人说,它还够不上一本哲学入门书,如果要哲学入门的话,应该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以小说的方式清晰的梳理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脉络,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于它不像一般的教育类书籍般晦涩难懂,而且用悬念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让我忍不住想往后看的冲动。我倒认为阅读一本书的收获,并不在乎对它全盘接受,如果有一些观点能够“触发”你原来所读过的书,你经历过的事,你的想法,就足矣。《苏菲的世界》就像一位向导,带你来到了葱翠茂盛的哲学森林,要不要去探索森林的奥秘,路在你脚下。
为什么要学哲学?哲学学什么?
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你太习惯这个世界,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异。
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的,每一个小孩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他有一颗对世界好奇的心。永葆一颗好奇的心,保持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才是避免活得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般走向生命的终点的途径。
普通人学哲学,不一定要探究出“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的理论答案,关键是学到哲学的思维方式。原来我对某些人说“中国人没有底线,就是因为没有信仰”这句话不理解,现在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祁克果的观点:“理智和经验都缺失时,就会出现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可以由信仰填补。”中世纪有句格言:“我信,因为荒诞。”。康德也指出,为了社会道德,必须假定上帝存在,这也是信仰的意义。信仰,不一定是理性的,但它却可以是法律法规之外另一种对人内在的约束方式。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感官而来,我们能够确认的只是我们感官的感受,而非世界本身。也许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不仅是周围的物质和人,甚至包括时间和空间。
经验主义哲学家柏克莱正是持此观点,只不过他加上一条这些幻象都是上帝创造的。不难联想到电影《黑客帝国》也借用了这一哲学观念。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
生命的意义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生命就像一艘船,它的意义就是运载基因到下一个港口。
我来过这个世界,我会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包括我的照片,还有映射我思想的文章。巴洛克时期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这些证明我来过这个世界,但是千百年后,金字塔都会化成尘埃,这些证明我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终将灰飞烟灭。所以,不管是生命和自我,存在的过程才是关键。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对方,并且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世上一般。
那么除了传递基因,自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对此历代的哲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萨特的理论最令我信服。他说世间不存在永恒的价值和规范,每个人都必须发现和创造自我的意义,寻求每个问题自己的答案。我们没有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的自由,但作为自由的个体,要不断地选择,并为做的每件事负责。逃避选择,或者说随大流,那就是自我欺骗,放弃了创造自我意义的机会。
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如何获得幸福人生
亚理斯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他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他假如生在现今这个时代,也许会说:一个只注重锻炼身体的人所过的生活就像那些只动脑不动的人一样不平衡。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但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的,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幸福与满足。
伊比鸠鲁学派在“哲学的药柜”给我们开出了幸福的妙方:四味草药是“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伊比鸠鲁还指出,人们在获取短暂的快乐的时候,要考虑到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获得持久性的快乐。聚集财富要靠单次大的积累,但是获取持续的幸福却只有靠多频次的小幸福得到。懂得犒劳自己,完成小目标后的成就感,都是获取持续小幸福的方法。
不光要放下生死、财富、欲望,还要看看淡别人对你的评价,“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这也是幸福的方法。
对理性与感性的认识
千百年来,关于理性与感性的重要性,哲学家们一直在延续探讨。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都想为世界上的知识建立一个永恒正确的体系。历史的长河不断的往前奔腾,某个体系的哲学都只能够是在历史长河的某一个定点是正确的,没有永恒的理性,没有永恒的真理。哲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就连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对西方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认知是有局限性的。
原来我以为做一个决定,应该理性考虑最正确的方面来决定。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姆认为,实际上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是由感性决定的,我们之所以作出负责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结合自己的阅历,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于智慧与知识
人对自己的认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实际上也不知道的人;第二种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的人;第三种是知道自己知道,实际上自己也知道的人;最聪明的一种人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但实际上知道的人。苏格拉底就是第四种人,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学习也有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别人手把手的教你学;第二个层次是自己根据书本学;最高层次的是没有书本,自己学。这是创造力和学习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只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靠别人灌输给你的知识,最多只能够死记硬背,把它重复模仿出来。只有通过自己思索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所拥有的。中国以往的应试教育习惯于把理论的结果灌输给学生,而欧美国家教育理念就喜欢让学生去探索,最后得到结论。中国孩子的教育模式让人深思啊。
我来过这个世界,虽然我如此渺小,如此书结尾所说的,我们每个人和这些星星都来自宇宙大爆炸伊始的物质,是一百多亿年前熊熊燃烧的大火所爆出来的一点火花,人生和人类的历史也正如宇宙中的一片星尘。我证明我来过这个世界,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创造出意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