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作者: 一访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6:45 被阅读27次

现在的农村大变样,农民在经济上收入更多了,住的房子更好了。可人与人之间那纯朴的感情不见了。

近段时间读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夫妇的故事。男人是吃公家饭的,乡里的一名干事,有着另村人羡慕的工作;女人是乡村的小学教师,也算是吃公家饭的。这一家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男人觉得工资少,不安分。觉得当地的市场上缺少水产品,养鱼卖鱼是不错的选择。当年就在村里包了几亩鱼塘,开始养鱼。没想到第二年收成不错,大赚了一笔。于是次年就扩大规模,又包了村里的几亩鱼塘。

鱼苗快要长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男人清晨到鱼塘一看,所有的鱼都翻了白肚,水面上漂了整整一层。明显的被人在鱼塘里洒了农药,男人欲哭无泪。

从此,男人砸锅卖铁卖了所有的家当搬到了城里去住。发誓再苦再累也不会回到农村去了,农民的劣根性在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在这里我不是贬低农民,仅仅道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而已。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也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不过是多读了几年书而已。

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我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流行挨家挨户的串门。小孩儿到了任何人家里第一件事都会给一捧糖吃。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人自然心情愉悦精神倍爽。小孩子们串门实则是给老人拜年,可农村人并不善于表达。只要有小孩子去就象征着是拜年了,对于小孩子们来说的真实目的是要糖吃。

那时候真的很疯狂,每个小孩子都是手提一个塑料袋挨家挨户的串门。有的人家大方就给一大把糖,有的人家小气只给三四个糖。为了多要一些糖,几个小孩子一起能够把半个村子都跑遍了。到了中午回家的时候,每个人都手提满满的一袋子,各种各样的糖果都有。

不知道怎么就有了这种风气,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这种风气才戛然而止。原因可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有钱了,小孩子也不再春节外出串门了。

这也是我们这些90后儿童时的乐趣,现在却成了永久的回忆。在春节那一天成群结队串门的一幕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有一户人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家里冷冷清清的。当看看到那么多的小孩子去到她家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她也是最大方的,给每个小孩子的糖最多。

那时不懂事,有些小孩子从她家出来转了一圈就又去了,同样的老奶奶乐呵呵的给他们发糖吃。他的儿子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家庭,此时就算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儿子也没有回到家里陪陪他的老母。那时候空巢老人的说法还不怎么的提倡,随后读的书越来就越能够体会到空巢老人的孤独。

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和同事们聊天常常谈到,现在的经济是发展的很快。人们也越来越富有,可精神上越来越贫穷,道德上也越来越沦丧。在新闻上可以不断的看到虐待老人,道德丧失的事件。

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感情越来做少见,反而更多的都是和利益相关的感情却越来越多。有时候常常的问自己,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是人变了还是社会变了?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还会有吗?

相关文章

  • 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现在的农村大变样,农民在经济上收入更多了,住的房子更好了。可人与人之间那纯朴的感情不见了。 近段时间读到了一篇文章...

  • 今天二月八号

    触碰到了最纯朴的乡情

  • 童年的美食----年糕

    诸暨是一个纯朴的地方,诸暨人是一群严重恋乡情节的木陀,有很重的家乡情,在外地,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诸暨人,那就是...

  • 浓浓的乡情

    原创|海洋珠玉 纯朴的左邻右舍 难忘好久不见时的依依不舍 带着浓浓乡情的挚热 20191002三行微诗记,假期回到...

  • 乡情

    看图作诗 我爰这片土地 我对它有着特殊的乡情 它虽僻远落后 却对我有养育长大的恩情 那里有纯朴的民风 那里的人们勤...

  • 礼尚往来就是钱钱钱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并没觉得乡情纯朴,相反,在我生长的那个小小村社,几乎个个唯利是图。 有亲戚生病了,探病必带钱...

  • 秦歌秦声十三狼

    出生于咸阳的旬邑县,从小依偎着纯朴的乡情长大,受到深厚秦地民俗民风、地域文化的影响,五岁就走村串户跟父辈吹唢呐,作...

  • 纯朴

    自然田园 纯朴休闲 清净小居 舒适优雅

  • 纯朴

    我看的不是小说,而是人生。 我有一把伞,却从来都不打。 读书带给我很多说不出来的东西。 越是简单,越是纯朴,正所谓...

  • 纯朴

    候车厅看到对面的大叔,在吃一盒点心。很平常的一盒点心,看着他吃的津津有味。吃很香很香,没一会儿就吃完了。盒子里有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朴的乡情一去不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a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