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说:“刷牙去!再不刷牙,牙都坏了!”
乙说:“宝贝儿啊,《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妈妈讲过的绘本,你还记得不?晚睡前,给你的牙齿洗洗澡,好吗?”
反思:罗嗦、唠叨、要求,是孩子不愿意听到的话儿。转变说话的方式,说孩子爱听的话,说轻松好玩的、有趣的话,或许能拉近跟孩子距离,或许能把好的建议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甲说:“今天,上班累死了,上一边儿玩去!离我远点!”
乙说:“今天上班,妈妈的腿好酸呀!宝贝儿,你愿意给妈妈揉揉腿吗?你愿意跟妈妈一起分享学校里开心的事吗?”
反思:抱怨没有用,抱怨是负能量。跟孩子一起分享彼此工作、学习中的事情,建立更多话语的连接,了解父母的辛苦,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是更加成功的沟通吧!
甲说:“你咋那么毛手毛脚呀?多好的杯子被你打碎了,你就不知道小心一点吗?”
乙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把杯子打碎的。小心别伤到手了哟!妈妈相信,下一次你肯定会小心的,对吗?现在,咱俩一起把着碎玻璃打扫一下吧!”
反思:指责或许会带来反作用,或许会伤到别人,是低级的沟通方式。用共情的心理,采取换位思考,也许会让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甲说:“赶快写作业吧,快要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比上次考的好一点哦!”
乙说:“快要考试了吧?累不累?咱俩一起找好听的歌听听吧!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开心的事,想跟妈妈讲一讲吗?”
反思:父母着急,孩子不急。父母的情绪心态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多给予正知、正念、正行、正向思维,我们或许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而是关心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困惑、学习态度,或许是关心他的非智力因素。
甲和乙的说话方式,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多采用哪一种呢?作为孩子,他们会更喜欢更接受哪一种呢?
保持觉察,亲子同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