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侦探推理小说
写小说,关键是塑造“角色”,其他都围绕“角色”展开

写小说,关键是塑造“角色”,其他都围绕“角色”展开

作者: 梵高的二维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21:23 被阅读37次

    去年突然迷上东野圭吾,也因此爱上推理小说,我一直以为“情节”才是推理小说吸引人的“法宝”,没想到日本推理小说家——大泽在昌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中反复提到“角色大于情节”“角色支撑情节”。

    看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男主角——数学老师石神帮助女主角——便利店员靖子毁尸灭迹,死者是靖子的前夫。情节太诡异了,注意力牢牢被吸引住,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看书时候一直在费心猜谜,直到最后一刻真相揭露,不禁为石神的聪明叫好。

    现在想来,当时只顾着追情节,其实角色描写的真实、立体、丰满早就印进了大脑,以至于一年多之后想起来,很多情节都忘了,但看书时想象出来的男女主角的容貌,甚至神态还都很清晰。像看一场电影,情节和对白都忘了,但就是记得男女主角的样子。这样想,的确是“角色”大于“情节”,是“角色”支撑“情节”。

    《嫌疑人X的献身》是推理小说,却也是大众很久没看过的高质量爱情小说。说高质量是因为这几乎是最纯粹、最伟大、最富有牺牲精神的“爱情”。用大泽在昌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里的话说,这就是小说的“刺”——超过小说的“形”存在的东西,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涟漪的东西,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了几本写作指南书,这本《畅销书写作全技巧》是我最喜欢的,书的作者大泽在昌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畅销书作家,1979年已作品《复感的街角》获“新人奖”而出道,最出名的作品是冷硬派的《新宿鲛》。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一本“作家养成手册”,由大泽在昌的十堂写作课程和四次课题讲评凝练而成。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又讲解到头发丝一样精细,实操中很容易运用。

    比如,评价一本小说写的好不好,要从哪几个维度说起?大泽在昌一直用五个维度来讲评学生的作品,即情节角色文笔对话立意噱头。有了清晰的评价标准就等于给构思小说的过程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一种感觉——就像一直看戏的人突然当了导演,能自己导戏,也能解构别人的戏,再看戏也不跟着疯疯傻傻地又哭又笑了,而是“内行人看门道”呢。


    情节、角色、文笔、对话、立意和噱头,这五个要素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围绕一个核心展开的。这个核心应该是“角色”。

    在大泽在昌眼里,角色是大于情节的,角色是支撑情节的。他说:“我写小说,在起笔阶段几乎从不考虑情节,而是会用大量时间思考男、女主人公和反派角色的塑造。……反之,如果支撑情节的角色不够完善,整个故事就会中道倾塌,最终失败。”

    但并不是说在构思小说之时,塑造角色要先于设计情节,错,二者是需要同时考虑的,没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说“角色”是这五个要素的核心呢?

    1.“对话”是角色的对话。对话担负着介绍角色的作用,写好“对话”的关键是要彻底融入角色。

    2.角色支撑“情节”。这一点我是从心理学理解的,正因为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做这样的“事”。这里“人”就是角色,“事”就是情节。

    比如《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不能不说他是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他真像家长一样为族人谋划和牺牲,敢交农起事,敢去死牢换鹿三,敢和县长要赎金,敢给杨排长演戏,但对田小娥他是冷酷不通融的,这矛盾吗?不矛盾。

    白嘉轩他崇尚封建的道义礼法,按此规则行事。凡符合的他自己遵守,也强迫村人遵守;凡不符合的,严厉打击,不管是石头、白兴、田小娥还是亲儿子孝文。正因为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做了一系列这样的“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换了是鹿子霖,他既不会为族人操心,也不会刻意打击谁,他只顾自己的实惠。

    支撑情节的是角色。要想撑起开阔的故事,角色必须充实丰满才行。

    如果角色像三角形的顶端一样窄小,上面承载的情节就会摇摇欲坠。要想承载饱满的情节,就必须创造出足以支撑情节的牢靠的角色。

    3.立意和噱头能抓住读者的心,来源于2个方面,要么是素材奇异;要么是素材平常,但“变化”和“转折”多。而这两方面都和“角色”有很深的关联

    如果现有的“角色”不能使故事顺利跳跃,实现“变化”,就需要增加成员。如果主人公一直顺顺利利文章还有什么看头,就要使主人公受尽磨难,实现故事的“变化”和“转折”。

    4.文字的描述要“准确”有“逻辑性”。描写的三要素,就是“场所”、“人物”、“氛围”。其实就是:登场的人物在哪里?是谁?现在是什么状态?而这三个要素都是对“角色”的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

    以上所写——即情节、角色、文笔、对话、立意和噱头五个要素是以“角色”为核心、围绕“角色”展开,是我通读2遍之后发现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点明了写小说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学习如何塑造丰满的角色

    作者在“第三章 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 里面讲解的非常仔细。足足20页,从注意事项、具体规则到基本功练习都有。但实在讲,看完有些气馁,因为我觉得相比于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练习基本功也许是最重要的,得练习5-10年吧。大泽在昌也对学生说:“从现在起大量读书,以五或十年后再出道为目标。”

    因此这个基本功大致就两个方面:观察+阅读

    观察什么?“请大家在公司、上下班坐电车等场合,对周围的人边观察边想象。”“劳累了一天的人会变得没有防备,这时就能窥见人的本质。”“请大家对鞋、手表、领带等物件多做观察。”

    有个作家比赛观察力的例子。有一次,高尔基、安德烈耶夫、布宁三位前苏联作家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的一家饭馆里举行过一次观察比赛:当一个顾客走进来后,限定观察三分钟,然后把自己的印象说出来,比一比谁描述得具体、细致。

    门开后,走进一个人,三分钟后,高尔基说:“这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穿着灰色的西服,长着细长发红的手……”安德烈耶夫随便说了几句,轮到布宁发言了,他从那人服装的颜色、式样,说到那人的身材、姿态、甚至连那人小指上的指甲有点不正常也说得清清楚楚,最后布宁说:“这个人可能是个国际骗子”。刚巧服务员过来了,他们就向他打听那个人的情况,服务员说:“这个人,谁都闹不清从哪里来的,经常在街头行骗,名声坏得很。”

    大量阅读,是大泽在昌反反复复提到的,我总结了一下,作者在31页、32页、59页、167页、188页、191页、248页、268页都提到“大量阅读”。

    在第59页他写道:“请大家阅读大量的书,再当作家吧。”在第188页写道:“总之就是大量读书,仅此而已。我通过此前……自身的‘积蓄’、可用的‘抽屉’实在太少了。”在第268页写道:“唯一教不了大家的,就是‘独创性’……怎样才能让‘抽屉’变大呢?正如我多次所说,大量读书是唯一的办法。”

    整本书虽然比较厚(共340页)但读起来并不吃力,相反很有趣,主要是因为:

    1.文中有许多大泽在昌对学生作品的讲评,这个讲评可以看到稀奇故事(学生作品的故事梗概)调节一下高速运转的大脑,要知道这十二个学生是从全日本选拔出来的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呢;

    2.干货多,真是句句划重点的节奏,尤其是用蓝色标示的句子,更要反复读,读好书时脑子像海绵吸水一样,并不觉得累,反而有点兴奋。

    总之,哪怕没有勇气立下当职业作家的宏愿,也可以看看这本书,最浅的收获是换了一个视角看文学、影视,有从观众变导演的感觉,从外行看热闹变内行看门道,但我觉得想看这本书的人绝不会满足于此。学会在细节上精雕细琢角色是写任何文章都需要的。大泽在昌不是也说:“五到十年再出道”嘛,也许写着写着就真成了专栏作家啊或者小说家呢。

    作者简介:清扬(wzh521sr),80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0—2012年在中科院心理所进修,2016年5月起接受心理咨询长程个人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小说,关键是塑造“角色”,其他都围绕“角色”展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gt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