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是俗称,在心理学上称为动机。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一种是外在动机。动机、动力是指推动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力量。
自我动力,指的是做事的动力出发点在自己,是为了快乐。比喻一部机器,有自我动力的人,既拥有电机又有电能,还能自己润滑。自给自足,直接驱动自己。外在动力是说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外在,是为了金钱、高分、奖励,等等外在的因素去做事。显而易见外在动力,要么没有电机,要么没有电能,或者没有润滑剂(不能及时调节己)。必须有外在的因素(电能)的配合,才能运行,一个人无法自给自足。
作为父母,对孩子最衷心的祝福,就是希望他拥有自我动力,这样的孩子才能鹏程万里。
自我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差别在哪?一般自我动力主动,外在动力被动。有自我动力的,做事不怕困难,成功后高兴不已。有外在动力的人通常会被困难所征服,根本没有跨过这些困难的动机。就是想不想做,有多想做!
“我愿意”是最宝贵的动力。
意愿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意愿,一类是对事意愿。如果孩子两种意愿都不好,那么出现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的概率就会出奇的高,这还不是最不好的,最坏的的是孩子的基础意愿和对事的意愿不好,父母的基础意愿和对事的意愿也不好,双方互相纠缠。越来越不好!那么如果想打破这个魔咒,就要培养自我动力。
动力来源于目标,来源于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人的任何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信念支配。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漫漫人生路路上,激流勇进,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