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评 | 《奥本海默》:仿佛参加了一场全人类的葬礼

影评 | 《奥本海默》:仿佛参加了一场全人类的葬礼

作者: Rong大物 | 来源:发表于2023-11-24 12: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省流摘要:
    1 本片作者评分 8分
    2 赞叹了诺兰的镜头语言艺术
    3 赞叹了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巧

    (奥本海默剧照)

    在所有我看过的关于《奥本海默》的影评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我仿佛刚参加了一场全人类的葬礼。”是的,我想,这一句很准确地表达出了诺兰拍摄《奥本海默》的主旨。

    在观看《奥本海默》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部剧到底要拍什么,或者说怎么拍。我想,我和绝大多数好奇的观众一样,在观看前,总以为这样一部关乎于原子弹的电影,那一定有非常令人震撼的爆炸场面。尤其是关于轰炸日本这一噱头,对于我这种有深刻民族情结的观众来说,更是有非常大的期待的。

    但是观影前通过抖音一些观众反馈的评价,我突然又开始犹豫了。因为对于电影的评价出现了令人比较诡谲的气息。注意,在这里我用诡谲这个词一点也没有错。即,那些观过影的观众,大多数的评价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而是非常统一地用一个评价,叫做“和想的不一样。”

    什么是和想的不一样?这我不懂,也很好奇。而且即便是诺兰,我也是犹豫的,不敢断定他拍出来的一定是非常好的片子(当然质量肯定是不差的)。尤其是之前那一部《信条》,更让我有一种类似于PTSD一般的心有余悸。我也就着这个问题请教身边一些看过电影的朋友,得到的反馈也依然和网络上一样,诡谲。嗯,是的,诡谲。大家依然还是那个口吻,没有说片子不好,但却异口同声又似乎欲言又止般地说:

    “和想的不一样。”

    好吧,那究竟到底是如何的“和想的不一样”,看来只有我自己买一张票去一次电影院才能一探究竟。

    我依然记得观影那天是一个周六的晚上,加完班之后我到家有些疲劳,想找一些能够放松娱乐的活动,于是就想到了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吧。

    当时出门的时候天已经开始下起了微微的小雨,刚入初秋的南京偶然有一些阴冷。高估了自己的我出门仅仅披了一件单薄的马甲,而偏偏电影院的观影厅就如电费不要钱一般空调打的很低。以至于我在看整场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疯狂地打着哆嗦。而让我与这哆嗦相互共鸣的是,诺兰那近乎癫如化境的拍摄技巧与镜头艺术。

    太好看了,这部电影。

    我想说我真的不是故意装逼,在大家都说有些不懂的时候非要说自己看懂并大爱这部电影。而是这部电影实实在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剧中小罗伯特唐尼的扮相,太爱了)

    在看电影之前,我无法想象,如何能把这样一部类似人物传记一般的电影,在用近乎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的同时,又在其中掺杂着反转阴谋政治人性历史信仰友爱等等诸多元素。而且每一帧都拍摄得如此严丝合缝,恰到好处。且在声光影的共鸣中,把每一次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斗争,外界环境变化的温度,以及核弹爆炸的震撼都拍摄得这样淋漓尽致。

    太赞了,真的太赞了。

    电影是一种镜头艺术。我们在大约12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光与影的转换,要快速地进入一个故事,并且引起情感的共鸣,这本就不容易。如果要在此之上,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效,每一帧的胶片都要追求着构图,光影与声音的极致。那便是艺术之巅。

    很多好的电影,是一部很好的故事,但却不一定的镜头艺术的臻品。也有一些过于追求镜头表现的作品,却在内容上显得空洞,让人看了之后脱离实际,不知所云。而鲜有的一些作品,能将两者融为一体,则可称之为一些亘古的神作。

    我们之所以喜爱电影,就是因为它们是镜头表现的巅峰。区别于电视剧能拧出海水出来的剧情与镜头胶片,电影往往每一帧都力求完美。而真的大师从来不会吝惜手中的胶片,一定是如匠人一般对每一帧每一个胶片每一个运镜每一个画面都精雕细琢,不留一点瑕疵。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对电影所爱。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这一部《奥本海默》。这部电影对于观众最大诟病的无非两处,一处是这部电影太多对话,或者全是对话,不像是一部故事。第二处是观众对于电影期待原本以为这一部讲述原子弹诞生的《奥本海默》,里面应该都非常令人震撼的原子弹爆炸场景。可惜没有。

    关于第一点,诚然我在一开始观影前也是没有想到的。但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赞叹诺兰这无与伦比的对于历史人物拍摄技巧的思考,以及拍摄手法的运用了。如果再换一千种方式来表达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研发过程中的困惑,彷徨,犹豫以及道德拷问的挣扎,都没有这种直接将镜头推进到主角脸上,如同放大镜般去逐帧检视主角内心来的直白与震撼。

    而无论在原子弹的研发上,还是在关于奥本海默的听证会上,也都只有这种近乎于纪录片的手法,才能把当时那诡谲斗争、欺诈险恶、磊落却单纯、善良却幼稚等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诺兰是神,《奥本海默》是神,或者说电影里的每一个演员也都是神。

    基里安·墨菲,这个《浴血黑帮》中的剃刀党魁,却是实实在在奥本海默的不二人选。他那如同刀劈斧砍的脸部轮廓,不仅和现实中的奥本海默有几分神似,更是将电影中奥本海默那种自负坚韧固执以及有点不近人情的偏执气质表现得恰如其分。

    小罗伯特唐尼,天哪,令人赞叹的小罗伯特唐尼。他已完全脱去了钢铁侠的全部盔甲,把剧中阴险卑劣的政客路易斯·施特劳斯演绎得入木三分。他何止是施特劳斯本人,简直是施特劳斯自大且阴险形象升华的代言人。

    马特·达蒙,这个《火星救援》里的冒失小子,已经逐渐成长成大腹便便的美国将军。那种自然的演绎气场,已然可以Hold住任何一部大荧幕作品。

    而我最喜欢的是电影后段那位检控官对于奥本海默的质问片段,拍摄和表演得太有张力了。很可惜我没有找到那位检控官的扮演者是谁,否则真的是要大大地点赞。

    (太爱这个演反派的检察官了)

    而关于另一点,即观众原本对于电影期待的在于电影饱含原子弹爆炸等震撼大场面,但结果观影后发现,大部分的胶片和时长都用在了冗长的人物对话中。这让原本对大场面期待的观众大失所望。

    但我想说,这恰恰正是这一部《奥本海默》的精髓所在,也是诺兰导演的主旨所在。诺兰在拍这一部《奥本海默》的时候,他并不是要宣扬战争,更不是要美化原子弹的威力。如果大家在看完电影,走出电影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哇,原子弹太厉害了”或者“日本真应该多轰炸几次”这样的论调的话,那可以说诺兰的这一次拍摄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而诺兰则恰恰是要借着这一部《奥本海默》,开启对全人类科学运用的反思,开启我们在暴力的征服世界的同时,也在急速毁灭自己这一事实。注意电影中将军和奥本海默的那段对话,原子弹爆炸后引燃大气层,造成全世界氧气耗尽,以至于全人类毁灭的概率不是零。它只是一个无限趋近于零的自然数,但依然是有概率的。

    这又何尝不像人类现在这个时代下,孕育了一次又一次危险的恐怖的几近疯狂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一千次,一万次也不足以毁灭全世界。但注意,这个概率不是零。可能就在那第一万零一次,地球毁灭了,全人类灭绝了。这是有可能。

    尤其是我们在经历过这三年疫情的如今,如果在三年前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病可以让全人类都在极短的时间里都得一遍,你大概率听到后会哈哈大笑,斥责说话者的无知。且不说全世界有多少人,即使都患病,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候里都患病,这对于硕大的地球简直天方夜谭。可是,现如今我们再回想起2022年冬天那一场瘟疫大蔓延,全国十几亿人,仅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全部停摆,完全倒下,我们还能怀疑哪一场大灾难不能在瞬间倾灭全人类吗?

    在神明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可能还不如一只蝼蚁。注意那趋近于零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在一瞬间,人类灭绝了。

    下面说说我最喜欢电影里的几个片段,或几处镜头。

    第一处是电影刚开场时,关于奥本海默在脑海中闪烁而过关于原子分裂对撞的画面,太科幻,也太美丽了。导演把这深奥微观世界具象化的能力太强了,也在不断的院子对撞的撕裂声中表现出奥本海默的一种精神分裂。

    第二处是在听证会期间,这部不能说是单独的一个镜头,而是每一场听证会中不断通过变焦,镜头缩放,场景切换与闪回来反映人物挣扎的内心,以及强弱势态的分明。特别是奥本海默和情人约会被检察官公之于众那一段,在一个运镜转场之后便出现了全身赤裸的奥本海默,直白且震撼的表达了当时人物的内心 —— 他犹如一头畜生一般,被一丝不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三处原子弹的爆炸处理,可能大家都太过期待原子弹的爆炸震撼画面了,但我却对剧中原子弹的爆炸处理方式情有独钟。尤其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来之前那一段温柔的静谧,更是将最后塌地而来的震动衬托得无与伦比。“于无声处听惊雷”,古人的话从来是诚不欺我。真正的震撼永远是藏在宁静的片刻后。

    第四处便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施特劳斯在每一处情节反转时的处理,真的是将表演艺术演绎得登峰造极。将施特劳斯这个人物在人畜无害忠诚可靠的朋友与狭隘卑鄙阴险狡诈的政客之间切换得完美无瑕。太到位了,太令人回味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嘴角的抽动,都是奥斯卡殿堂级别的表演。

    第五处我之前说过了,就是在听证会现场控方律师对于奥本海默一次又一次近乎将其赤裸的训问。在陷阱阴谋狡诈与卑劣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样一位检控官,是为了这一个案子做了多少的功课。演他的演员真的演的太好了,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却又赞叹其演技(有知道是谁的好朋友麻烦留言告知一下)。

    最后是关于奥本海默内心表达一次次具象化的演绎,就比如在演讲的时候他如同看到爆炸般的白光,人们烧焦的画面,众人一次次整齐划一踏地的声音将节奏推到顶点,以及路过的人们或哭或笑或癫狂或呕吐。这一系列近乎艺术的表达方式,都无不诠释着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的反思,对于科学的反思,以及导演对于这一些的反思。

    “我仿佛刚参加了一场全人类的葬礼。”

    我又想起了那位小哥留的那句影评,说得太好了。这部片子,与其说是歌颂,不如说是训诫。让人们在盲目自信中警醒,从而反思自己,反思我们对待科学、世界、道德等一系列的问题态度。

    真的很不错。

    (基里安·墨菲饰演的奥本海默)

    另外在看完《奥本海默》后,我对外国电影以及电影人真的很感叹。他们真的太敬业了,真的是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奉献。每一个演员都可以为了塑造电影的角色,将自己无论是气质还是肉体,都要求近乎完美地接近。从消瘦的如同老了十岁的小罗伯特唐尼,到发福的具有中年气质的马克达蒙,以及让我想到了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瘦到如同枯槁的马修·麦康纳。我只能说太佩服了。这些演员就如同泥人一般任由导演去雕塑,为了电影这门艺术倾尽所有去奉献。反观我们国内的一些演员,一旦成名了就丝毫不知收敛,肆意地放任自己的形骸,四十多岁发福了还要去演妙龄少女初恋,真不知是怎么好意思舔着B脸出镜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奥本海默》真的是一部佳作。可能它不再是一部纯诺兰式的烧脑神剧,但这样一部前后连贯,集拍摄技巧与镜头艺术于达成的作品,依然是大家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我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已经距离这部电影下映快两个月了。可能已经不能号召大家再去电影院里观影。但如果哪天各位得空,想在任何平台上找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佳作的话,那我绝对推荐这一部《奥本海默》

    以上就是我对《奥本海默》的全部影评,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 | 《奥本海默》:仿佛参加了一场全人类的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hn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