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以外的功夫
1、输入方面:
(1)积累“外部”和“内部”的经验
普通人和作家的区别在哪里?从“外部的经验”来说,普通人对周遭的景物或者发生的事物熟视无睹,没有留心观察和思考;从“内部的经验”来说,普通人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我方才曾把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眨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
以鲁迅的《秋夜》为例: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谢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当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成都的缘故。”
(2)打造自己的阅读库
从道理上讲,要想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写出自己对所见所闻的心得和感悟。但是,普通人每天接触的事物毕竟有限,而且领悟能力以及抽象总结能力可能不足,因此,阅读,也就是输入,是一种走捷径的方法。李笑来老师在写作课上也提到,写作=输入+处理+输出,这三大环节必不可少并且都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重视输入。在现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尤其更应该重视输入的质量。
“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你们在学校里有许多功课,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几点钟的时间,课外的余暇很是有限,故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枚叔说。
本书因为是写给当时的中学生来看的,所以推荐的阅读书籍以古代经典诗词歌赋为主,作为现代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花心思打造自己的阅读库,各种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粮收集起来,阅读消化吸收,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一种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可能一般人提到读书笔记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对书中精彩的论述进行摘录,除此之外,作者介绍了一些更深层次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至于《廿二史札记》中的《唐人避讳之法》一条就不同了,那是就了避讳的一件事,整个地加以考察,把唐人所作的史书全体网罗起来加以论断的,范围就大了。你们平日阅读的时候,可加探讨的是想其实是很多的。例如,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所”字有几种用法,你们知道吗?如果能够随处留意,遇到新的用例,归纳起来,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又如,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雄健,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柔婉,你们是知道的,但怎样才会雄健,怎样才会柔婉,这条件你们知道吗?如果能把这关心,去多读雄健或柔婉的文例,发现出若干法则来,不是很好的笔记吗?犹如,你们是喜欢读小说的,小说开端和结末几行的文字,作者往往费过许多苦心才下笔。你们看过许多小说了,开端或结末工友多少写法,也不妨当做笔记写记出来。又如,你们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觉得其中有几句是好句,如果你们能说出其所以好的理由,写出来也是笔记。此外如阅读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与你们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也都不妨写记出来。读书笔记的材料随处都是,大家尽可随意选取,决不愁没有的。”
比如,着眼于字或词的用法;或者对一件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整个的加以考察;从相似风格的文章作品中归纳出若干法则;总结读过的小说的开端和结末的技巧;反思一篇好文章之所以好的理由;将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印证等等。
(4)鉴赏
对好的,经典的,经过大众验证的作品,以鉴赏的态度去对待。
鉴赏的意义:
真正的鉴赏,是投入整个身心去和作品相对,领略个中的真滋味。
““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知识一个“看”字。……不过同是一个看的动作,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字相似的字,从来有“见”、“视”、“观”三个,……“见”只是见到,看见,并无别的复杂的心理作用可言。“视”不但见到,还含有观察的分子:医生看病叫“诊视”,调查某地方的情形叫“视察”,凡是与“视” 字合成的词,差不多都有观察的意义。“观”字更复杂,与“观”字合成的词,意义都不简单,如“观念”、“观感”、“人生观”、“宇宙观”之类,都是南下简括的注解的。……不论是看文章或看绘画,要到了“观”的境界,才够得上称“鉴赏”。“观”是真实的受用,文章或绘画的真滋味,要“观”了才能亲切领略。…… ”
鉴赏的态度:
投入全副精神,沉浸其中,仔细玩味。
“…“玩”字很有意味,我以为可以说明鉴赏的态度。“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玩”字在习惯上常被人轻视,提起“玩”,都觉得有些不正经。其实,“玩”是再正经不过,我们玩球玩棋的时候,不是忘了一切,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里面的吗?对于文章绘画要做到“玩”的地步,并不容易。单就文章说吧,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的小说,非到全体内容前后关系明了之后,决不能“玩”。我们进中学校以来,已读过不少篇数的文章,许多本数的书了,自己觉得能够玩的实在不多。大都只是囫囵吞枣,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文不能畅适地去读,小说不能耐心地去细看。这很可惜。……”
鉴赏的反思:
为什么作者写的这么好?如果我来写会怎样?
“我于读文章的时候,常把我自己放入所读的文章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对于句中的一个字这样问,对于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这样问。经过这样自问,文章的好坏就显出来了。那些和我写法相等的,我也能写,是平常的东西,写法比我好的就值得注意。我心中早有此意见或感想,可是写不出来,现在却由作者替我写出了,这时候我就觉到一种愉快。我们平常所谓“欣赏”者,大概就是这愉快的心情吧。文章之中,尽有写法与我全然不同,或在我看去不该如此写,读去觉得有些与我格格不相入的。我对于这种文章,如果当时未曾发现它的错处,常自己反省,暂时不加判断,留待将来再读。我以为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作用,读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远了,鉴赏的作用就无从成立。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想,鉴赏的本体是“我”,我们应把这“我”来努力修养锻炼才好。”
2、基本功练习方面:
(1)对字、词的理解、打磨的练习
空杯心态,就当自己是个初中生,重新学习“方块字”,认真理解字、词的含义,仔细琢磨字、词的用法,这样才能在做文章时用词适当。
“名词、代名词、动词----动词之中有自动与他动两种,形容词、副词、接续词、介词、助词,还有感叹词。”一个学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词的名称来。
“还有几句很要紧的话。我国文字是方方的一个个的,你们从前幼时,不是认过方块字吗?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得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上就会发生错误的。”
李笑来老师在写作课上分享的基本写作练习作业:(1)、拿出你自己写作过的一篇文章,找几支带颜色的笔,把里面的所有名词都圈出来,实物名词用一个颜色,抽象名词用另外一个颜色。(2)、拿几篇别人的文章,把那些名词前后的形容词都圈出来。这样的练习,和《文心》中的对词的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本书中,有一个写作进步很快的同学是这样练习对用词的打磨的:
“我近来与读书或一个人默想时,每遇一词,常联想到这词的相似或相近的词,使在我胸中作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一词,同事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见到“怒”的一词,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词来,见到“清静”的一词,同时就想起“干净”、“清淡”、“安宁”、“寂静”、“恬淡”……等词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 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我在以前初读英文ABCD的时候,自以为在“研究英文”,对别人也会这么说,在作文的时候也会这么写。现在可不然了,我决不至再把初读ABCD当做“研究英文”了,我一定会说“学习英文”或“练习英文”了。因为我已明白了“学习”、“练习”和“研究”诸词的区别了。我案上有一部词典,胸中别有一部词汇,每遇一个词,有未解时就翻词典,然后编入我胸中的词汇去;每用一个词,必在词汇中周遍考量,把适合的选来用。这就是我近来暗中在做的一种功夫。”
这位同学从词汇入手,不断的收集、思考,理解,对比,积累不同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知不觉中写出来的文章就做到了用词准确适当。
除了要注意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外,还要留心词在不同场合下用法的情味:
两个词的意义即使相同,情味常有区别。譬如说:“他逃走了”,“他溜走了”,“逃”与“溜”虽都是走掉的意思,但情味很不一样。“老屋”与“旧屋”,“书简”与“信札”,有雅俗之分。“似乎俨然”没有“像煞有介事”轻松,“快乐”较“欢喜”来的透露显出。振宇方才用衣服来比词类,讲究衣着的人,不但注意到材料的品质,并且注意到花纹与颜色。讲究用词的于词的意义以外,还须留心到词的情味上。词的情味可从好几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书简”与“信札”的不同,似出于字面。“萧瑟”与“萧条”的不同,似由于声音。每遇一次,于确认其意义以外,再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
李笑来老师这样形容这个练习的重要性:突然之间你就好像跳进了那个作者的脑子里,能够看到他对周遭世界的感知。有些人的世界好像是黑白的,因为他们好像对能够感知的事物完全没有特别的感知,就算有,也是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的感知。而另外一些人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晴朗的天空可能不仅仅是蓝色的,而是“那天晴的好像空气一样稀薄,给人重力减少了的错觉”。
(2)遣词造句的通顺性
读起来通顺,合拍,不别扭,是对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对于提升遣词造句的通顺性,作者介绍了一些技巧和方法。
比如,从字的奇偶组合方面来说:
“我所关心的是字的奇偶。我觉得中国文字有一个特性,是宜于偶数结合的。……举例说,“父母之命”读来很顺口,“父命”或“母命”,也没有什么不顺口,如果改说“父母命”,读起来就有些不便当了。“办事”是顺口的,但在办字改用办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事字也改为偶数的“事物”“事情”之类才可以。如果说“办理事”,就不大顺口了。……我这几天仔细从各方面留意,似乎发现到一个原则,单字的词和其他单字的词相结合成为双字的词或句,是没有障碍的。双字的词,如果是“形容词”,有的勉强可以与单字的词相接,如毛毛雨、恻隐心、藏书家之类,有时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先生之道、寂寞的人、美丽的妻、写字的笔,就都是要加字才能顺口的。至于双字的动词,大概不能与单字的词相结合。翻阅书籍是可以说的,翻阅书就说不来了,抚养儿子是可以说的,抚养儿就不成话了。……”
从句式的构造方面来说:
……“一篇文字之中,有许多句子,这许多句子如果都是构造差不多的,读起来就嫌平板布调和了。譬如:这是大文的书房,我们加入作一篇记事文,记述这件书房的光景,倘然说“门在东面,窗在南面,床在北面,书架在西面。门外有一片草地,窗外有一座树林,架上有许多书籍,床旁有一只箱子。……”八句句子中,只有两种句式,一种句式各接连重叠到四次之多,读去就不上口了。……总之句式的错综使用,是调和句调的一种方法。……”
从句与句的呼应关系方面来说:
……“还想到几件事。第一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若句与句间的关系不调和,连贯地读起来仍是不顺。王先生前次教我们读法,很注重上下文的呼应。我以为这呼应关系,犹如曲调中的板眼,在句调上很占重要的位置,大该注意。在字面上上句如果有“从前”字样,下句大概须用“现在”等语来与它呼应。上句用“的”字结尾,如果下句性质相同,也该用“的”字结尾。……关于这层,标点也该连带注意。因了上文所加的标点是“,”是“;”是“。”或是“:”,接上去的句子就各不同。我们作文的时候标点往往都在全篇写好以后再加的。我新近自己养成一个习惯,写一句就标点一句,下句依照了上句的标点去布置安排,有时想不出调和的句子去接,就把上句的标点改过,再想别的法子。……”
(3)推敲、修改、打磨作品
对于写作文章来说,一定要认真对待,以打造精品的心态来反复的推敲、修改和打磨你的作品,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
王先生挺一挺胸,环视全堂一周,又说:“诸君拣定了题目,就在自修的时候动笔。下星期一交给我。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具体的修改方法和技巧,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推敲用词是否准确
“……“精美”和“精良”意义虽差不多,可是“精美”比较偏在形式方面,形容一件艺术品或者一间房间的陈设,那是很适合的。现在形容一架机器,不只说它的形式,连它的工作效能都要说在里边,那就用“精良”来得适合了。……”
“第六段第二句你用了一个很不适当的副词,便是“前前后后”。我们说“前前后后围着河道”,或者说“前前后后都是敌兵”,可见“前前后后”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副词,在这里是用不到的。你原来是顺次的意思,为什么想不起“顺次”这两个字来呢?”
2、优化累赘、啰嗦的表达
(“机械真像个活人,不过是用铁铸成的,不是由血和肉生成的。”)……“你那句赞美的话太啰嗦。现在我替你改为“真像一个铁铸的活人。”意义并没有减少,然而简练得多了。”……
“……你的原稿叙说机械的好处连用两个“又”字,累赘而没有力量。试辩一辩看,说“做起工作来比人敏捷、准确、有力到不知多少倍”是不是好一点?”(注:原稿为机械工作比人快,又比人准,力量又大到不知多少倍。)
3、注意语句的顺序,使逻辑更通顺
“我们再看第二段。要说那样赞美的话是不对的,应该紧接第一段,在第二段开头就说。你却先说了“机械比人强得多了”,再说“这个话是不对的”,就成为否认“机械比人强得多了”这句话了。不是和你的原意正相反背吗?因此,我替你把“这个话是不对的”提前;把“机械比人强得多了”移后,作为叙说机械的好处的总冒。……”
4、活用连接词,使表达更有序
“你写自动车床的动作,没有把先后的次序提清楚,就好像各种动作是同时并做的了。你看我替你加上了“先是”、“接着”、“于是”、“这就只剩末一步的工作了”,不就把各种动作的次序说明白了吗?……”
5、力求意思清楚周密、避免含糊不清
“第六段的末了是一句含糊的句子。上面说“这些动作快得很”,下面为什么忽然说到了“眼睛”?又为什么说到了“眼睛”的快慢?粗粗看去,意思是可以懂得的,越加细想便越糊涂了。现在我替你加上了一句“我们”在旁边看,点明白是去看这些很快的动作,然后接上去说“眼睛”,便不嫌突兀了。”
五、什么最重要?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工作后对写作,摄影,或者其他任何技能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学以致用”。能不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甚至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和李笑来老师一直倡导的“践行”是一个道理,所以道理都是想通的,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去认真地、坚持地去实践。
“会考到底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能够及格,这就好了。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看书能力有了,写作达到“通顺”的地步了,手掌里承受了一部分“文学的遗产”了,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国文这一门功课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学校里所以分设各种科目原为着教学的便利起见,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这一点必须认识得清楚;否则就将陷于错误,认为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这样,学习各科岂不等于无益费精神的傻举动吗?……
而对于语文的学习、阅读和写作而言,如何实践让生活受到实益呢?
1、看书
“……对于某一门功课既已做得差不多了,就该离开了这门功课的立场来考核自己,看整个生活是否因此而改进了多少。单把国文这一门来说吧,看书不只限于看国文课内指定的几种书,也不只限于看各科的参考书;须要从此养成习惯,无论去经商,去做工,总之把行动和看书打成一片,把图书馆认为精神的粮食库,这才能收到莫大的实益。”
2、写作
“……再说写作,当然不只限于国文课以及应考试的作文;这些都只是习作,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都做文学者,大家都从事于创作;文学者不是人人能够做的,须视各人的生活、修养以及才性而定,并且,事实上也没有人人做文学者的道理的。我只是说对于写作既已学习到了相当的地步,就该让这写作的技能永远给你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者兴到时所写的一篇东西、一首诗,总之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绝不肯有半点的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创作的态度确实人人可以采取的。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尽呢。”
3、接受“文学的遗产”(鉴赏)
“……几篇著名的文篇读过了,几个有名的文学家约略认识了,历代文学的源流和演变也大概有数了,这自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单把这些认为一种知识,预备在大庭广众之间夸耀与人,以表示自己的广见多闻,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原来所谓接受“文学的遗产”是别有深远的意义的。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们要从文学里去领会;历代的精美的表现方法,我们要从文学里去学习:换一句话,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作为我们的荣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这意思你们了解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