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可恶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经常会做一个噩梦,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的阴险可恶,总是有会有一些莫名的坏人,随时准备着攻击自己,让我心生畏惧。
那个时候的我不敢尝试做任何新的事物,没有力量去选择,经常否定自己的任何新的想法。
同时,又不敢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害怕会因此得罪别人失去朋友——让自己背负种种不合理负担,比如,轻易的借钱给还不了的人。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醒来,因为世界的空虚和可恶,而感到莫名的害怕。所以那个时候一直在思索着人生的意义。
最终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没什么意义,生命也没什么价值。
现在我可以清晰的了解,其实。这个就是自己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一个投射。
投射的是什么?投射的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恨意——被自己否定被别人欺骗——这些黑色的生命力没有得到舒展,而这份恨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内在的。
所以这份恨意,或者说这份黑色的生命力只能攻击自己。而我那个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份恨意。所以那是一段非常纠结的时光。最终让我自己陷入了抑郁。
现在如果用一念之转来看自己的话,我会知道,其实这个投射是投射了自己内心的阴暗——不是世界可恶,而是自己的内心有太多的阴暗,我把这份自己不能处理的黑色的恨意都投射给了外部的世界。
转念就在一念之间,当我明白,其实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之后,我开始试着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和攻击性,就是我开始拒绝别人的不合理的要求,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以前我是一个不懂拒绝的烂好人,而现在我开始有一些小脾气,会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做斗争,据理力争的结果就是,我发现这份黑色的生命力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反而被接纳了。
比如昨天和自己老婆在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攻击了她的一些育儿观点,比如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孩子的立场,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而这些我以前是觉得没有必要说,或者说,没有力量把它表达出来——害怕自己一表达出来就会让老婆受伤就会失去老婆的爱。所以一直把它埋藏在心里。
可是意料不到的结果发生了,当我表达了自己的不爽之后,老婆更加的理解说,并不是我不管孩子,而是我有自己的方式,这种温和的方式。也是一种育儿方式——尽管跟他的想法有一些不一样。
当我明白,自己的这些想法可以得到畅快的表达。我的生命力也开始流动了起来。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再次感到世界的可恶,而是感到了世界还是可爱的。
所以,我现在每一天都会在朋友圈里面发一条:早安,爱你全世界。这似乎也是在投射自己的内心,当我的内在有爱的时候,我投射给这个世界的也就是爱了。
2,接纳。看见链接就是爱。
每到开学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开学综合症,比如说,辅导老师因为各种事情不能来上班,要去寻找新的老师来补缺补漏;
还有一个就是生源会流失,我必须要想办法补充足够的生源,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
招老师招学生是我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曾经这会让我感到十分的烦恼甚至痛苦,比如说,生源的流失。特别是一些老生。很熟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到别的机构去,我会感到特别的难过伤心。觉得被背叛了。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但是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会有一些失落,没办法得到释放。
但是现在我的感受不一样了,我会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我明白,其实他们的选择也有他们的合理性。每一个家长都是最懂孩子的心的人,而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些辅助性的补充性的工作。
就像我现在做的家庭教育讲座一样——最重要的永远是父母,而不是机构和老师。
所以我现在会更加心平气和的去看待生源的流失和老师的自由流动,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职业和机构的权利。这也是把自己的机构做得更好的一个动力。
而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我并没有受伤,反而看到了每一个人身上深切的需求。当我和他们进行更深度的链接,我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内在的需求点是有共同的地方。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接纳,最后产生链接,或者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曾经让我感受到无助痛苦的事情,如今我会带着更加欣然的心态去接受。
并且我会刻意的练习打造自己的强项,比如说家庭教育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我会丰富机构的各项功能,为自己的老师和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服务。
我想起我创办这个机构的目的,初衷也是在这里,就是用爱与鼓励,陪伴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人员的流动,允许一些情绪的流动,我看见、接纳并和他们链接,这些过程并没有让我受伤——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选择。这也是我应该去承受的。
即便他们不选择我,我也会自然接纳他们。当我这么转念一想的时候,世界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合适的生活方式,寻找自己合适的目标和定位这并没有对错 。
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当我转念这么一想的时候,我觉得前面的路会显得。更加的宽阔,更加的有人情味,让我有更有更多的信心,会走得更更远更稳。
所谓转念一想,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允许自己身上的黑色的生命力,或者说有一些恨意,我们可以让它得到释放和表达,同时也允许别人有不同的观点和选择的存在。
看见理解接纳他们,当我们真的做到容纳一切——我想,这个机构就应该像一个容器一样,能够接纳住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喜怒哀乐,让他们能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和支持,同时我也从中获益匪浅。这是一个双赢,是一个多赢的过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念之转。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699篇
2021年2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