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生家庭”这个词频频登上热搜,也成为了很多公众号争相写作的话题。
突然之间,它变成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一个关键词。
去年,受到热议的电影《狗十三》反映的就是成长之痛是中国式原生家庭之罪;
而近日,一部名为《都挺好》的电视剧,讲述了由原生家庭带来的成长创伤,再次触发了这一话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是一代代的传承的背负,我们最深刻的样子,都来自于此。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
如今,“原生家庭”这个词被拿来反复讨论,好像我们现在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这个原因,
尤其对于那些挫败的年轻人来说,“原生家庭决定论”似乎为他们无处安放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开闸泄洪的出口。
“我为什么现在不相信爱情,就是因为我的父母婚姻不和谐,最后离婚了。”
“我为什么这么没有自信,就是因为我的父母总是批评我,从未鼓励我。”
“我为什么现在如此缺乏安全感,就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很好的了解过我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原生家庭的不和谐,作为自己身心缺陷的根源。
但是,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不是吗?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30岁以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原生家庭。”
18岁之前,你父母决定你活成什么样;18岁之后,你自己决定你活成什么样。
走出原生家庭阴影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你舍弃一切;
而是正视它,了解它,与自己和解。
当你30岁以后,还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抱怨世界对你不公,
跟你一样的人却已经可以用一副烂牌,打出一副好牌;
当你30岁以后,还在因为受到委屈自艾自怜,苦苦寻求安全感;
和你一样的人却已经可以给自己制造出一片春暖花开。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来处;它的存在,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它只能决定我们一时,后面的路,终究还是要我们自己来走完。
当我们看到那些令我们厌恶的景象时,我们要对自己说: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父母;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夫妻。”
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把原生家庭的悲剧,终结在我们身上。
“那些受到的伤害,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我们不就是一边在对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边又在努力和解融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