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可借鉴杜威的“教学五步”来进行“疑趣”教学,这是一个疑中有趣,趣中生疑,由疑生思,由趣得思,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立足生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疑趣,展开学习。
关键词:自主发展,初中数学“疑趣”教学,来源,内涵,实施策略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如果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一是提供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问题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论,五是检验或修改这些推论,由思维五步出发,我们现代教学也可以相应分成五个步骤:即培养兴趣、自学入门、重点点拨、巩固知识、系统提高五个步骤,“疑趣教学”正是借鉴这五步教学发展起来的。
一、结合生活,趣中生疑,有效先学。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几何模型让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我们对人教版八下菱形性质的学习,是建立在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都是从它的组成元素:边和角以及它的派生元素对角线来研究的,因此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我们设置一个小活动:将一张白纸两次交叉,第三次沿对角线折叠,沿对角线剪开,观察中间打开的模型,这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它有怎样的性质?猜想并验证结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经验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学习工具去测量,用所学知识验证结论。发现(1)四边相等,对边平行,(2)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在预习中,学生还发现由折叠可知菱形被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感觉这里应该还有特殊性存在,到底是什么呢?
二、疑中生思,小组合作学习,思中得趣。
初中数学课中“疑趣教学的实施”要与小组合作探究巧妙结合。菱形性质的探究在学生自我猜想和验证得最基本的结论,学生展示出来,接下来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继续讨论探究,总结。这时不管优秀的学生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抛开以往部分学生积极思考,而部分学生却无所事事的状态,他们有的在用纸折,有的在用圆规度量,最后每组学生将组内讨论结果总结,用投影仪依次投影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加以讲解,其余组的同学可以加以提问或者补充,最后学生总结生成菱形对角线的特殊结论:①菱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菱形的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所以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② 若菱形中有一个角为60°或120°,则较短的对角线等于菱形的边长,此时对角线将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三、思疑结合,巩固训练,及时检查目标的达成性
在学生课前预习生成基本结论及部分疑惑和课堂小组合作解决疑惑生成新的结论的基础上,课堂设置10分钟小题训练并及时面批和点评,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检测
1.下列性质中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 D 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ABCD中,∠A: ∠B=1:5,若菱形的周长是8,则菱形的高为
3.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都是5cm,则菱形的最大内角度数是
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果AC=8,BD=6,则AB= .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4,过对角线BD的中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边于点E,F.
(1)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求EF的长
思考题:在菱形ABCD中,E为AB中点,在对角线AC上找一点P,使得PB+PE最小
四、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可以设置一组填空题 :
(1) 矩形有菱形没有的性质
(2) 菱形有矩形没有的性质
(3) 矩形和菱形都有的性质
(4) 矩形有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有
(5) 菱形有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有的性质
五、拓展延伸,趣中添疑
若我们将矩形和菱形融合又可以生成一个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它又具备哪些特殊结论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研究?让学生从疑惑中来,带着兴趣去解“疑,又走进“疑”中去,继续去探究数学模型的神秘面纱,认识更多的模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渠道的引导和启发,逐步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尽可能共同解决疑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建构疑趣课堂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中,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和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