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576839/0a9bb9fdc4b3f084.jpeg)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作者以干练诙谐的手法贯穿了大明的兴衰存亡,其中有一个人物形象我印象还是蛮深的,他就是传说中明朝初期的“天下第五名将”——朱文正。
可能很多读者都有留意到这个人物的描写,作者对其客观的评价也是褒贬各参一半。
这个人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朱皇帝的侄子,风华正茂的年纪便被委以重任,驻守洪都。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也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
当朱元璋让他驻守洪都时,他却整天流连于烟花场所,还让侍女们谱曲作乐,军务防守之事都交由下属操办,很多官员碍于他和皇帝的关系都不敢出声,他的麾下基本对他失去了信心。认为跟随了个寻欢作乐不懂军事的公子哥。
不过朱元璋这么安排他,自有道理。绝非是让他来寻欢作乐这么简单,想想老朱何许人也,他能这么草率?
当陈友谅浩浩荡荡带领着60万大军来袭时,这个公子哥却出奇的冷静。
眼看不能硬撑了,公子哥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他扫视了一眼群臣,对大家说道,我知道你们很讨厌我,不过我也不喜欢你们。但是如今兵临城下,敌军率60万大军来袭我城,这已经不是考虑你们是否喜欢我的时候了,如果有人想投降,即刻便走,我不阻拦。倘若留下,请各位兄弟做好决战的充分准备,此一战,或是凶多吉少,愿大家齐心协力,誓与我城共存亡!
开完这个会,众将士一改往日看法竟然对这个公子哥充满了信心。
从阵势上来看洪都面对陈友谅的60万人马,只不过是一座孤城罢了,想要摧毁,大可不费吹灰之力。
当然,有时候对于事情,我们就只能猜到过程,却猜不中结局。
就是这一座孤城,陈友谅的的大军却围攻了85天,还没有攻下。这可是60万大军啊!长达三个月,面对军事力量上的巨大悬殊,公子哥居然做到了长时间的对峙!
也正是朱文正的顽抗坚守给了朱元璋援军前进的充足时间,当朱元璋亲自率领20万水军抵达湖口时,陈友谅的军队已是瓮中之鳖了。
至此,两军在鄱阳湖激烈交战,朱元璋用计,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最终以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也奠定了朱元璋的霸业地位。
陈友谅看着洪都城门,不禁感叹道,朱元璋手下怎么有这么多的猛将?竟然还有朱文正这样的军事奇才,要是他能效命于我,那该有多好啊!
洪都之战,朱文正功不可没,应居首功。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其后来却背叛朱元璋,惨遭软禁,落得牢狱之地郁郁而终。
平定陈友谅后,朱元璋回京,朱元璋问侄子想要什么赏赐,结果朱文正谦虚了一下,说他并不着急要封赏,可以先奖赏其他功臣,于是朱元璋重赏了常遇春,廖永忠,及众将士金帛。
可惜他赏赐完众将领后,却唯独没有赏赐洪都主角朱文正,朱元璋忘记了这个侄儿的功劳,事后依旧让他驻守南昌,可是他却不明白,朱文正并非不想要赏赐,只是客套了一下而已,不曾想叔叔真没当一回事。
本来就心里不平衡,再加上部将的怂恿,在这样的心里交织下便背叛了朱元璋,投奔了张士诚。
朱元璋得知后,很是生气。这本来就是家族企业,而且实力还不错,却有人不仅不帮家族团队效力,还跳槽到其他公司,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生气在所难免了。
朱元璋把朱文正押回京城,是想杀了他的,好在贤惠的马皇后苦心劝解,才得以保住文正一命。不过在桐城的监狱里没多久,朱文正就死在狱中了。
现在想想,朱元璋也真是的,人家客套一点居然还信以为真了,难为了他那么运筹帷幄的性格特点这一点都不明白,可惜了这实至名归的朱文正并未受封。
倘若在这个时代,别人帮了你的忙,你要给别人报酬,别人说,小事情,没必要。那么你会真的认为没必要吗?
当然你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那么你的生活圈子里肯定会少了一个朋友。
所以,做人呐,客套归客套,还是得讲点规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