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怜悯之心前,请先回答如下3个问题
1、当孩子生病了,跟你说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了?你会支持孩子吗?
2、当孩子课业任务很重,不想继续写了,你会同意吗?
3、当孩子被欺负,遭受委屈时,认为所有人都在欺负自己。你会认同吗?
如果以上3个小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或略带犹豫的,您需要留意自己的行为,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削弱孩子的勇气。
《孩子·挑战》第二十七章不要可怜有一句话“即使有理由,可理解,怜悯也是有害的”。而这一点很容易被家长忽视,或错误的使用怜悯之心。
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成人世界需要勇气、坚强和能力来应对生活的打击,而这些不是长大成人后就会自动拥有,而是从孩提时代就要慢慢建立的。
比如,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即使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灾难,孩子仍然需要相信:他有责任、有能力,可以勇敢地继续自己的生活。这时候如果可怜孩子,削弱的恰恰是他最需要的勇气。
回到开篇那3个问题
当孩子生病了,或者天气太冷,跟你说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了?你会支持孩子吗?如果支持,孩子就会认为,幼儿园可去可不去,这并不重要。可以任由自己的心情选择上不上幼儿园。只要有个能让父母怜悯的理由。
当孩子课业任务很重,不想继续写了,你会同意吗?如果同意,孩子会觉得课业越来越难,不好做,面对逐日增加的难度,更没有勇气面对。
当孩子被欺负,遭受委屈时认为所有人都在欺负自己。你会认同吗?如果父母认同,孩子就会成为“不幸证据的搜集者”只要有不顺心意的事情,就认为自己是被欺负的,只能陷入自己是个被欺负的可怜人。无法学会与人相处、及如何解决冲突。
当这些现象发生时,父母需要做的是同情,接纳他的感受。同时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心狠、无情、缺乏同情心、甚至是残酷,而这种不掺入感情的应对方式,可以规避怜悯。当我们长期照顾孩子时,他们会去爱孩子,但不会因为孩子的处境而可怜他。与怜悯相反,当父母能狠下心时,成就的是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而孩子也会体会到其中的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