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属于一卡通打卡地,周末时正好家人得空,一大早驱车而往。
在家中时,也有过惧外面天气炎热,气温高怕中暑的心理,一旦走出来,听着音乐,吹着车窗里透出的小风时,又觉得外面世界空阔、通透,再加上往山中走得路,人流车流渐渐的稀疏,相较城市植被也多了许多,让心让眼的舒适度又加持了,想着其实这样的天气,也是出行的好时候。
当下,很多人将太山打卡当成了必备,除了短途,除了有历史激荡,就这自由行走在这山水间了,而且这条依山而行从高处一直到山底的小溪,能博得童叟的喜爱,也是难得。
而这样的态势,好像从停车场、马路边就开始了,各种水枪,各类玩水工具,有自带的,也有受了村民兜售诱惑的,因此也滋长了一个现象,但是举家前行的,各类长枪,短枪的,携老拖小的,一家人浩浩荡荡地行在路上。
山门处,还有个有意思的地儿,那就是喊泉,很多人跃跃欲试,一到地儿就对着发音孔吼上了,也循了音量的大小,涌泉也以其喷射量爆出,也为来游玩的人增加了乐子。
资料上讲:
太山龙泉寺,是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建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太山。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
从道家与佛家,从北汉到唐再到明清,一座古寺见证了多少历史更迭。
也特地站在寺院里的那棵古槐时,那种历史感又升了几分。
关于地宫宝函,关于石函上铭文标记,关于金棺套银棺,银棺再套金棺的考古痕迹,棺内所蕴藏的秘密,皆不是如同我们这般的常人所想,也留白于考古界的功迹。
也沿了石阶一路登高,路过许愿池还有许愿树时,也禁不住频频回头,山风吹着系在上面的许愿牌,在阳光下轻轻地摇曳着,煞是引人注目。
也不知是何人将心愿安放在这里,还有来年还愿时光顾此处,是否还能找到当年系上的那份心愿时的心情,想不出。
又或许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虔诚,想到这出时风驻了,阳光将红色映得愈发的醒目耀眼。
而同样在吉祥喜庆的场景还有这处,书友柠檬拍太山初雪时也选了这处景,红红的灯笼被罩在漫天白雪中时,那场面的壮观不是一般语言能表述清楚的。
此时,还是那处灯笼,还是一个个一排排整齐的悬挂在墙上,只能遥想当时的盛大了。
站在太山至高点时,真的有种自豪感,不是因为征服,也不是因为有了俯视的机会,而是心情从未有过的平静和安宁。
那些可以放眼看到的远山的苍翠,山与天与绿树的契合与交融,那些远处依稀可见的湖泊的轮廓,大佛景点的外围,不知小了不知多少倍涌动的车流,还有高楼林立的远观景致,当看到这些时又让心有了归属感,觉得小我与这里,与这个城市心贴得近了,进而融合了。
而每次打卡时,就是这些小情小绪的,让内心很盈满,进而舒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