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用于第一要务-生活上的时间约为492分钟,折8.2小时。(为什么是“约为”呢?因为我把记录时间支出明细的本子忘在单位了,只能大概估计一下,八九不离十啦。)
本周将睡眠时间延长了一小时,也就是从原本的早晨五点半起床延迟到六点半起床,同时将工作、阅读节奏放缓,以自己不产生紧张感(体现为心跳加速、情绪不佳为衡量指标)试验效果,结果是利弊参半。
(1)身体舒适感增强,思考力提升
身体舒适感的增强,体现最明显的是眼睛。因为充分的休息,“飞蚊症”缓解了很多,尽管目前依旧无法在强光下阅读(对目前的我而言,大部分书店的光线都太强了),眼睛会在半小时左右赶到干涩,并且会看到“飞蚊”,但起码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思考力的提升在阅读、写作过程中体现的最明显。阅读笔记的内容、质量都明显提升,写作过程中也很容易的能注意到哪些地方的细节不够充实、哪些词自己用的并不精准,总结了三篇文章的优缺点,接下来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改进了。
(2)情绪稳定的好结果是没有暴饮暴食
开心时习惯用美食来庆祝,不开心时更是得靠美食得到慰藉。节奏放缓后,焦虑、急躁的情绪报到的次数就在可控范围内。加上普拉提的运动,这一周饮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已经是破天荒了。
(3)学习时间缩短,进度太慢
本周阅读《孙子兵法》约15页,除此之外,没有按计划阅读《史记》,还有原本打算泛读的《中国思想史》。按这样的阅读速度,是无法有效拓展文化视野的。
(4)现拖延症苗头
晚一个小时起床的另一个结果是早上没有时间写作,只好放到晚上。原本晚上去自习室阅读1小时的好习惯,变成了回家躺躺躺,拖到不能拖时才写作,因为床的魅力实在太大,本想休息十分钟,躺上去就起不来了。本周有三天都是睡到十一点勉强起来写完日更,写完后,又精神了,睡不着,进入不良的生物钟循环。
下周怎么办?
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多睡一小时计划继续进行。将写作分成小模块,抽空写,晚上八点之前完成。
25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53/250,日拱一卒。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