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略研究入门 第二章笔记

战略研究入门 第二章笔记

作者: 沉郁_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6:06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现代战略研究

引言

20世纪中期始出现的战略研究(strategic studies)不仅为新名词,而且也是新观念。虽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已经发展为一种新的学域(academic field)成为一门新的学科(discipline)。

1958年“国际战略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对其解释:对于在冲突情况中如何使用武力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rmed forces in conflict situation.)

最初还是用于军事范围,之后逐渐扩大,包含许多有关国际事务的范围。

国际战略研究学会成立十年后,对其综述:战略研究不在仅注意对战争的有效指导,不再只是军人的专利,它具有抽象和推测的性质,并显示出高度的技术化倾向。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战略研究取得独立学科地位。作为一种独立的学域,战略研究的确是一个真正现代化的概念。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早已有战略、战略家、战略思想之存在,但严格地说,却并无真正的战略研究。

古代战略家几乎都是名将,无任何著作传世。反而言之,有著作传世且被认为是战略思想家的大致都不是名将。真正的战略思想家少之又少,成体系的更是屈指可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出版于1832年,若米尼的《战争艺术》出版于1839年,可见比较具有完整体系的西方战略著作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

传统战略的最大弱点就是理论零碎(theoretical fragmentation),观念空洞(conceptual vagueness)。过去战略家几乎都是现有经验而后有思考,以实用为主,很少深入到理论的深度。

二战后,核时代让战略研究开始萌芽。

新学域

为何核时代会有战略研究新学域出现?新问题、新人才、新理念、新方法、集体化。

战略研究组织的发展:政府本身主办的研究机构、替政府或企业承包研发业务的民间研究组织、大学的研究院所。

如何始能被公认为一门学科? 博尔丁(Krenneth Boulding)标准:书目、课程、考试、期刊。

理论体系

成立战略研究机构,本是为了对核时代的新问题寻求解答,为何又会以构建体系为基本目的?

任何学术研究本是为了求知。理论即为一种求知的工具(intellectual tool)。它组织知识,决定其导向,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排列研究的优先顺序。理论使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得以有秩序地应用。发现某些问题的解答似乎自然成为其工作的副产品。

现代战略研究的理论体系:经验理论(empirical theory)、规范理论(normative theory)、理性理论(rational theory)、推测理论(speculative theory)、实用理论(useful theory)

理论体系建立的主要贡献:简化复杂的现实、推广所获得的结论、作为“求新”(heuristic device)的工具。

科学方法

为何现代战略家能建构理论体系,其主因即为他们有古典战略家所未有的研究方法。

科学即为有系统的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途径。

拉斯特鲁奇(Carlo Lastrucci)定义:科学可以界定为客观的、逻辑的、有系统的现象分析法。其设计足以容许可信赖知识的积累。(Science may be defined as an objective,logical,and systematic method of analysis of phenomena, devised to permit the accumulation of reliable knowledge.)

就广义而言,任何学问只要使用科学方法即可称为科学;就狭义而言,则必须具有预测能力,才能算是纯正的科学。

战略本身是艺术而非科学,但以战略为研究主题的战略研究可以算是广义的科学。

战略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战略是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战略是艺术,但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艺术,又是常见现象。如绘画是艺术,但画家必须了解投影几何学的原理,而那却是科学。

第一位尝试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战略的人是18世纪末叶的普鲁士战略思想家比洛(Heinrich Billow),他企图在战略领域中利用几何图形来作为解释和预测的工具。换言之,他希望把战略变为科学,但他的理论实在很粗浅,受到了19世纪两位大师的驳斥。

克劳塞维茨指出:“科学的目的为知识,艺术的目的为创造能力,任何艺术的理论都可能包括若干个别科学在内。”《战争论》的第二篇第五章专论精密分析(critical analysis),实际上那也正是一种科学方法。

最初在战略研究领域中受到重视的科学方法即所谓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由麦克纳马拉引入美国国防部,结果是PPBS(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System)预算制度的推行。

布罗迪对此的意见:系统化的现代方法通常都能产生比较可以信赖的结果,而且在许多种类的问题上也不可或缺。在适当的应用下,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此种战略算术(strategic arithmetic)。诚然,数学化推理的结论应能用非数学方式来表达或解释,但还是必须首先进行数量化的分析。

孙子在“计”篇提出“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观念,即先作量化的比较,而后再作非量化的判断。

现代战略重视逻辑和系统,但也重视非理性或不确定因素。决策(decision-making)理论的引进,使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受到新的重视。而所谓MSG(Models, Simulations and Games)技术的应用,也使研究工作更接近现实。

尽管战略研究在方法上,工具上都已高度科学化,但战略本身仍然还是艺术。

结语

现代战略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达成四种任务:整合(integration)、解释(explanation)、推测(speculation)、处方(prescription)。

现在战略在半个世纪没,发展成为独立学域,受到学术界的认同和各国政府的尊重。有两个原因:政策需要(policy need)、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西方古谚说,“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在今天的世界上,知识不仅是有力(powerful),而且本身即为一种权利(Knowledge is the power)。战略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知识,亦是创造权力。

信息已经是一种战略资产(strategic assests)。

后冷战时期的战略研究达到大战略的境界。其目的如李德·哈特预言那样,不是想要赢得战争,而是想要获致较好的和平。这又符合孙子的教训:全国为上,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略研究入门 第二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vx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