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入门读书笔记——随记
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什么是战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2. [endif]战略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3. [endif]战略实际问题研究?
[if !supportLists]4. [endif]战略思想境界和为什么研究战略?
《战略研究入门》是一本侧重研究理论理论的书籍,十二章分四部分讲什么是战略,以及战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学习这本书可以提高战略思维和运筹帷幄的能力,另外能增加对国际关系的重新认识,对各种竞争有更加清晰的看法,小则能运用到自己的前途,家庭前途,大则可以决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第八章:战略计划作为
战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战略思想、战略计划、战略行动代表着战略的不同层次境界(也可以称战略三部曲和战略三重奏)。但事实上又是三位一体,综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战略体。
战略的主旨在于行动,因为必须有行动才能达到目标,但行动又必须以思想为基础。思想是概括的、抽象的、理论的,行动是特定的、具体的、实际的。二者之间有明显差距,想要把思想转变为行动,就必须在二者之间构建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即为计划。
计划是如何做成的?必须有一套程序和步骤,此总过程总称即计划作为。
计划是计划者的计划作为成果。其关系图计划者—计划作为—计划,计划的起点是计划者所保持的战略思想,经过计划作为的过程,所产生的产品即为战略。而计划又对后面的战略行动提供指全面导行动。因此思想、计划、行动构成一个总体系统,计划是其核心。
计划一方面是思想实质的表达,是把脑海中的观念变为纸上文章。另一方面又是行动的综合指导,也就是行动的蓝图。广泛的讲计划即为战略。
战略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也是一种思想方法,所以战略的计划作为就是战略思想方法的实际运用。
计划作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固定的规格和模式。使用者只要学会如何使用就能够制定战略,但事实并非如此。
计划作为的真意是要把一些理性的国家送入国家安全事物中,也就是想目标和手段之间能有较佳的配合。但计划者不能算无遗策的,也没有万无一失的程式,所以计划作为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很多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但是就整个作业而言还是一种艺术作品。
时至现代,计划已经不再是某一个战略家的个人产品,而是非常复杂的集体创作。计划者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常受到工具、材料、环境等待的限制。因此计划又不仅仅是艺术,而必须还是一种管理。若缺乏良好的管理组织,则计划作为也很难发出理想的功效。
概括的说,计划作为的要旨即为发展完整的观念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观念方向。简而言之,真正值得重视的不是文件,而是思想。
长期计划作为
计划就根据时间架构来分类可分为短期计划(1-5年)、中期计划(5-10年)、长期计划(10-15年)。而长期计划最为重要,最为困难和最容易被忽视。
长期计划作为最为重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这也导致“先导(前置)时间”的观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目前的情况而论,培养人才和发展先导武器都需要三十年的先导时间,而欲建立一种制度或者创造一种思想,则也许一百年也不够。
“当历史的风吹起时,虽能压倒人类的意志,但预知暴风的来临,并设法加以驾驭,并且终于使其为人服务,这又是在人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战略研究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因此,简而言之,战略家必须具备前瞻去向,战略的目的是改变历史趋向。战略作为并非一种机械化的程序或者步骤,其主旨是一个选择问题,无论是决定目标或者资源分配,都是如此。
卡恩在《论热核战争》曾提出计划作为的三项目标,分而言之,即为能够化解、避险、缓和危机。像我国古代谋士常说的上、中、下策,上策是在危机还未形成之前提前预知,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将其化解为无形。中策虽不能阻止危机的形成,但尚能设法避免受到它的损害或不利影响。下策即不能阻止危机的形成,又不能避险危机的影响,但仍能设法使所受损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长期计划作为为什么这么困难?长期计划作为并非纸上谈兵,必须经过非常紧密的思考,严密的步骤,而觉不能轻掉以轻心。
计划作为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工作,而且吃力不讨好,越是长期越是如此。因为计划者需要考虑的变数极多,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极繁,对于所面对的新问题,很少有经验与其直接有关,而一切传统智慧都可能毫无用处,新的科学方法和新的技术工具固然有价值,但也并非万能。
所以计划作为是艺术性远多于科学性,愈长期者艺术气质也就愈重。长期计划作为不可能依照固定的、客观的、演绎的方法来进行。而必须假设起点,并透过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来寻求答案。因此传统的思考习惯必须改变。应重视者是未来而不是现在,是总体而不是细节。计划者不仅需要丰富的学识、高度的智慧,而更需要远大的眼光和敏锐的心灵。
现代科技的发展,更给长期计划带来额外困难。差不多5年就有一次技术革命,而长期计划作为必须考虑到两次到四次的技术革命之后的情况。所以,一切准备和发展也必然都必然具备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必须同时保证几个系统,以便作必要的选择。简而言之,长期计划必须具有充分的弹性,而且随时都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为什么长期计划作为经常最易为人所忽视?各国政府都在忙于应付眼前的日常事务,这也正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包袱。因为眼前的事务已经把他们忙得头昏脑胀,自然也就更无余力来思考未来的问题。于是最后只好不了了之,而把那些本来要考虑的问题留给后人,这样一代接一代,形成恶性循环。
真正的问题是不为而非不能,真正的障碍不是物质的而是心理的。简而言之,即为无知与惰性。
方法学简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历史趋定的认定
在长期计划作为的领域中,第一件重要的工作即发现并认定历史主流趋势。简而言之,必须在历史中寻找根源,然后始能认定历史的未来演变趋势。
例:
20实际的欧洲为何和如何崩溃?解释过去
对于现在的情况应该如何认定?解释现在
什么是应该避免未来的危险?选择未来(消极)—危险
我们应该努力促成何种未来?选择未来(积极)—机会
二.正确问题的提出
必须有超人的见识,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假使你不知道某种问题的存在,当然也不会对其感到兴趣”。
问题的四个阶段:
[if !supportLists]1. [endif]问题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2. [endif]我们如何获致答案?
[if !supportLists]3. [endif]我们是否相信答案?
[if !supportLists]4. [endif]我们是否需要注意?
我们不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a. [endif]答案与官方正统思想不符。
[if !supportLists]b. [endif]受到国内政治因数的干扰。
[if !supportLists]c. [endif]不同观点。
[if !supportLists]d. [endif]无人愿意负责。
计划作为并非一个孤立的园地,它与最高决策制定与国内政治都有微妙的关系。不能孤立的看,从整体全局看,就能看到全局问题,能解决全局问题,从局部看问题,就能看到局部问题,能解决局部问题。
三.预报与警告
就本质而言,战略家永远要考虑的是未来问题。
什么是预报?为什么需要预报?预报和预测有何差异?
预报的对象有哪些?
[if !supportLists]1. [endif]国家权力的消长
[if !supportLists]2. [endif]权力的相对重要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国际权力结构的改变
[if !supportLists]4. [endif]各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if !supportLists]5. [endif]超国家问题
四.认知的重要
7p(1p计划者,2p原则,3p远景,4p认知,5P目标,6p权力,7p计划)
P4=p1+p2+p3
P7=p4+p5+p6
人才与组织
人才若无适当的组织支持,则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尤其是这样的集体努力更需要适当的组织,所以人才与组织同为计划作为的两大支柱。
此种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if !supportLists]1. [endif]计划者必须是最高级的战略家。
[if !supportLists]2. [endif]预报者必须有极高的专业水准,因为他们所负责的工作要求高度的精确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计划者和预报者是计划作为的核心,但还是需要其它专家的协助。
战略计划作为需要以上三种人才共同的努力,也就导出了组织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当的制度、足够的经费、充分的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但必须注意原则:
[if !supportLists]1. [endif]设计和管理必须是真正内涵人负责。
[if !supportLists]2. [endif]计划作为并非孤立,也不可为计划而计划。
[if !supportLists]3. [endif]长期计划作为不能纳入政府组织之内。
[if !supportLists]4. [endif]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if !supportLists]5. [endif]组织可以说不是一种问题,而是一种矛盾。对其任何问题的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九.核战略
早期的核战略,吓阻理论和如何打核战争
1945年开始人类正式进入核时代,核战略就广义而言:核战略即为核时代的战略。狭义而言,核战略又可以界定为使用核武器的战略。
核武器分两种使用方式:吓阻和战争,所以研究的两个核心(1)如何使用核武器来吓阻战争.(2)如何使用核武器来进行战争。
早期的核战略
在早期没有战略来指导技术,则技术则为脱缰之马,可能会散失控制而引起难以想象的后果。但刚开始除了空军之外,并没有人相信核武器能单独赢得战争,其原因
[if !supportLists]1. [endif]战争形态仍向过去一样,即为大规模和长期的三军联合作战。
[if !supportLists]2. [endif]海外基地仍需要,因为飞机的航程仍有限。
[if !supportLists]3. [endif]战争不仅是可以进行,而且在战争中还可以赢得胜利。
从20世纪50年带开始,情况又有了新变化,简而概括为
[if !supportLists]1. [endif]美国核专利权的丧失。
[if !supportLists]2. [endif]热核武器的出现。
[if !supportLists]3. [endif]投掷工具的进步。
[if !supportLists]4. [endif]战术核武器的发展。
吓阻理论
吓阻的基本模式非常简单:假定有甲乙两方,甲方想阻止乙方停止采取某种行动(乙方尚未开始行动)于是明确告诉乙方,若是采取此种行动则甲方必使其蒙受重大损失。基于此模式可以获得两点认知,第一吓阻的目的是用威胁达到的。第二吓阻产生的是心理效果。
吓阻欲生效则需具备三个条件,能力、可信和沟通。
能力:吓阻必须以实力为基础,而不能以空言为恐吓。
可信:甲方虽有能力,但不能保证乙方相信甲方的威胁是真的,并非嘘声恐吓。
沟通:必须使对方确知何种行为是甲方不允许的,以及如果采取此行动,则其后果又将如何。
“互相保证毁灭”“互相保证吓阻”
“积极吓阻”或延伸吓阻/“消极吓阻”或最低吓阻。
如何打核战争
就使用的意义和而言可分为两种,和平使用和实际使用。
实际使用按打击先后又可以分为:第一击(A),第二击(B)。按打击目标分为:对抗兵力目标打击(1),对方城市目标打击(2)。
则有:A1,A2,B1,B2
“保证毁灭”“保证报复”/“第一击”和“首先使用”概念区分。
有理性的决策者需具备三个条件才会考虑先发动攻击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本身拥有压倒优势,武器数量、命中和摧毁能力等。
[if !supportLists]2. [endif]地方战略兵力居于易毁的地位,即缺乏保持生存能力。
[if !supportLists]3. [endif]本身有适当的防御能力,足以减弱对方报复打击效力,达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从技术观点看,如何应付核武器的攻击,有四种可能的策略。
[if !supportLists]1. [endif]对地方的武器做预防性的摧毁。
[if !supportLists]2. [endif]拦截在飞行途中的地方核武器。
[if !supportLists]3. [endif]采取防护措施以抵消核爆炸效力。
[if !supportLists]4. [endif]以报复为威胁来吓阻对方。
术语:“MAD”观念,“SDI”“BMD”“BI”“TM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