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求索篇”第三、四节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求索篇”第三、四节

作者: 野草r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23:44 被阅读0次

        关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钱老认为,一堂比较完美地展示“两性统一”(姑且认同这个提法)的语文课,应该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

        关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对话,钱老的观点如下:

        首先,教学过程中的两种对话分别是师生间的对话和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一、师生对话

        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是“谈话”,即“问答法”。而钱老则喜欢在课堂上提供话题,与学生“交谈”。钱老认为,教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应该处于“首席”地位,同时在对话过程中体现其四个作用:第一,营造对话氛围——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第二,组织对话过程——使对话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第三,调控对话方向——使对话始终围绕当前的话题进行;第四,保证对话的省时和有效——使对话过程成为有效率的师生互动过程。

        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一方、以文本(包括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为另一方的对话过程。

      钱老认为,面对《背影》这类看似浅白其实内蕴丰富的文章,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要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注意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重要信息。至于学生从这些隐含信息中获得怎样的结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正在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所积淀的真切体验。

      对此,叶圣陶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言论,他曾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写到:

        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钱老认为,照叶老的这些话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

      【我的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传道和解惑。因此,哪怕是让学生背古诗,我们都不应该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而应该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教点背诵方法。这样,学生背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我们教师的价值也更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求索篇”第三、四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cy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