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明了“鸡汤”这个既形象又有“营养”的词,并用来形容励志类文章。同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提到“鸡汤”时,总会带有一种莫名的讽刺意味。从此,这些本来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在人们不经意的一声“鸡汤”中,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不屑与歧视。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励志文章的重要性。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受到启发和鼓舞得以进步。这些饱含哲理的文章,非常详细地讲述了要想进步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书籍充满了智慧,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且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好的描述。能够正确使用这类书籍可以有效地弥补社会教育缺失这一严重问题。然而,大家简单的一声“鸡汤”,让人们在心目中对文章产生了排斥,一次受教的机会被活生生斩断。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哀。
大家知道历来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学校教育仅仅提供了专业知识培养,社会教育基本缺失,而家庭教育又参差不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能力较差,即便取得了较高学历,也一样缺乏社会经验。
很多文章正好补上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工匠精神以及怎样学习和工作才会有效等方面做了详细且周到的讲述。本该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很好的帮助,被人们一声“鸡汤”隔断了孩子学习的愿望,实在可惜。
为了孩子的成长,祖国的未来,请不要再用“鸡汤”来称呼这类文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