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背后,都蕴藏着光。
当我知道自己做要妈妈的那一刻开始,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因为,我知道,在我和孩子的世界里,将一起度过一段很美妙的旅程。
这段旅程从孕育一个小生命开始,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实从潜意识里就已经开始了。
我的工作日常都是和一些美好的事物在一起,比如:泡茶、插花、品香、写书法、旅行、摄影、自我成长等等。在孕育生命的过程里,她会每天陪伴着我和这些美好在一起,因为它们是我生命中同等重要的美学事业,因此,在这个日常的行为习惯里宝宝的胎教时间也是从她听我讲茶道、花道、写书法、听古琴……的时间里度过。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从她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了,自律饮食生活习惯和孕期的平和心态息息相关。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是从孩子出生到她上幼儿园,都一直在持续做的一件事情。
和孩子相处时,行为习惯的建立培养,我从几个方面开始,比如:情绪管理、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沟通交流、成长中试错的过程等等。
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首先是在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首先请她先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选择帮助她看见自己的情绪,允许她有情绪,表达情绪,然后再用我日常践行《零极限》一书里的四句话: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来帮助她做情绪上的清理。一开始是带着孩子一起说这四句话,持续的做情绪的清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先陪她养成看见情绪,并学会自我情绪清理的方式,陪她养成习惯,之后建立这样的行为习惯之后,她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这样的行为习惯。
这样做久而久之的好处,是会让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不会有情绪上太大的波动,同时,用相对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是从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建立的一种行为习惯。
在孩子思维方式的行为习惯建立上,生活中,我的陪伴方式是:不做100分的妈妈,当孩子能够做到80分,我就选择做20分,大多数的时间,是让孩子养成说“我会”的思维模式。如果真的不会,也会适时引导,鼓励她去做到。比如,在一次折纸游戏里,看似复杂过程,帮助她去把折纸的步骤一步步的做拆解给她,再带着她尝试完整的做一遍,然后,告诉她,可以再折一个当做礼物送给她的好朋友。她听后就会积极又开心的去做啦!突然发现,当她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之后,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这不仅仅是“我会”的潜意识,也是正念的力量。
关于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行为习惯上,“告诉对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倾听对方的需求”这是和孩子相处时,我们日常交流的常态,有效沟通,正确表达,比如她陪我一起去上茶道课时候,我需要她的支持,在现场保持安静的状态,出发前我会告诉她:宝贝,我再上课的时候,需要你的支持,现场保持安静,妈妈允许你带你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书、写字、画画、剪纸(这些是她日常喜欢做的事情),于是,她会选择写字、画画、剪纸,请她自己准备好要带的物品,装进包里,于是,在我上茶道课教室里,她就可以专注的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默默的不打扰我。
我相信,在经过这样的有效沟通后,我们可以彼此支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我们都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后,就是我们的亲子陪伴时间了,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我会跟她说:宝贝,妈妈在陪你的时候会专注的陪伴你,和你一起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希望妈妈陪你做什么,告诉我,我都会陪你去做,这个时候她会开心的在我脸上亲亲说:谢谢妈妈,这是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我也会回赠一个亲亲,并告诉她:妈妈也很爱你。
在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身教大于言传,多做,少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其实很多人都在讲,但我想说,“陪伴,是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你是否全身心的给予,孩子都可以感知的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