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年有一个流行词,叫“丧偶式育儿”。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明明父母都在孩子身边,但有一方却没有尽到养育和陪伴的责任,而另一方则需要以一己之力抚养和教育孩子成长,就像是经历了丧偶的单亲家庭一样。而往往这个在家里缺席的角色会是爸爸。
所以我们看到这类词的时候,常会伴随着一系列妈妈对爸爸的指责和控诉。我们会发现在迪士尼的经典卡通片中,爸爸的角色总是缺失的。而另一些喜剧电影则特别喜欢以大男人笨手笨脚带孩子为笑料包袱。
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爸爸偷懒嫌麻烦,不愿意照顾孩子。有调查显示,在双职工家庭中,爸爸与孩子的互动是母亲与孩子的三分之一。而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只有10%的时间有爸爸的参与。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爸爸在养育儿女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是母亲无法完全取代的。
有一项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跟踪记录,发现相比那些缺少爸爸关爱的孩子,在5岁时有爸爸陪伴和支持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加有同理心,更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当这些孩子长大成年后,感受到父爱的人有着更好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为拥有长久、幸福的婚姻。
可能说到这里很多爸爸要为自己打抱不平了,毕竟我们中国社会的舆论和价值观对男人的要求首先是事业有成,并且针对孩子的休假、津贴和社会福利方面,男性的待遇也远不如女性。我听过很多爸爸说,我也并不是不想陪孩子,可是工作太忙了,下班到家孩子都睡了。我已经在我尽可能的努力多陪孩子了。
的确,今天爸爸们开始担当起比以往更多的育儿职责。可是,很多爸爸在仅有的那10%爸爸参与的时间里,也只是担当“保姆”的角色。也就是说,爸爸要依赖妈妈去安排任务,并且需要手把手的指导到位,而不是爸爸积极主动地独立应对孩子的生活。这些爸爸就像窥看孩子生活的旁观者,错过了很多与孩子良好互动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电影导演伍迪·艾伦离婚时争夺孩子抚养权的例子。当时法官为了了解艾伦与孩子们的感情。就让他说出孩子的朋友和医生的名字,但伍迪·艾伦却无言以对。这么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在了大导演的真实生活中,就好像他与孩子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所有人都认可爸爸陪伴的重要性,但不是什么样的爸爸都能让孩子受益。只有在情感上支持孩子、认同孩子感受,在孩子苦恼时给予孩子安慰的爸爸,才能让孩子更幸福地成长。同样的道理,一个有暴力倾向,过分指责、羞辱孩子,在情感上冷漠无情的爸爸,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
那么,爸爸们到底该如何养育孩子呢?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认为,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去回答如何才是尽职尽责的合格爸爸,不过,他认为爸爸与孩子生活的最佳方法,就是融入家庭生活,参与孩子每天的吃饭、洗澡、穿衣中去。
可能听到这里,很多爸爸已经眉头大皱频频摇头了。别着急,戈特曼教授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还给爸爸们提出了4点具体的建议。
02、
第一条建议是,爸爸需要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很多大男人会认为,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是妈妈的专利。但事实上,参与这些所谓“女人的工作”,才让爸爸真正地融入孩子的生活,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家庭生活不仅意味着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还需要给予孩子不断变化、永不停歇的日常陪伴和情感支持。成功的爸爸是要陪伴这个孩子逐渐长大。
在美国有实验曾对一群三年级的学生做了比较研究,发现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学业成绩最差,有爸爸陪伴且融入生活的孩子学业成绩最优秀,而有爸爸陪伴但较为疏远的孩子,成绩介于二者之间。
而在许多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过程中,学校会倾向于和孩子爸爸进行沟通,而不是首选妈妈,因为爸爸的陪伴会证明这个家庭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视程度。
所以,爸爸需要耐下心来,去熟悉孩子身边的朋友;了解孩子的社交生活;主动接送孩子去学校或参加其他活动;按照孩子的方式与其交流。
03、
第二条建议,爸爸要避免指责、羞辱、贬低孩子。
很多中国爸爸认为,严父慈母是最佳组合,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越严厉越好,甚至很多爸爸奉行的是挫折教育。
不过在研究中发现,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更优秀的孩子,都是那些在情绪上得到爸爸认可、得到爸爸称赞的孩子。
真正的好爸爸应该既不会忽视也不会压抑孩子的消极情绪,而是对孩子共情,为孩子提供指引,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应对消极情绪。
爸爸应该把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成就,视为孩子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证据。通过简单的鼓励,比如“做得好”、“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爸爸会让孩子的每一个成就成为下一阶段自信心的基石。这些赞扬给孩子信心,让孩子不断向前,不断学习。
相反地,在我们的研究中,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较差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往往是那些冷漠、专权、轻蔑、强势的人。这些爸爸会用羞辱的话语来刺激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嘲讽、指责。
04、
第三条建议是,爸爸应该多陪孩子玩游戏
有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那些经常和爸爸一起玩体能游戏的孩子们在同伴中更受欢迎。
相比于妈妈的安全游戏,爸爸式的游戏会更刺激更冒险,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轻微的害怕,同时又很兴奋、愉悦的感觉,并让他通过观察,学会积极地回应爸爸的提示。通过游戏,父爱的作用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孩子,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当爸爸喜欢与孩子玩游戏,但又不爱指挥和强迫孩子去做什么时,孩子才会真正受益。也就是说,如果爸爸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与孩子互动,并允许孩子主导游戏的方向,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拥有更好的社交技能。
05、
第四条建议是,爸爸要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社会教给男人的是——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和自我牺牲,才是表示对这个家庭忠诚度的最好方式。
对很多爸爸来说,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也就意味着放弃对工作的投入,很多爸爸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会一心多用忙于各类其他工作。可是陪伴的质量比时长更重要,如果你已经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那你恐怕也没心思去关注孩子的担心和忧虑了。
要解决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一定是非常困难的,不过,考虑换一个更满意更自由的工作,而非赚更多钱的工作并不是作为爸爸的失职。
研究发现,如果爸爸在工作中享有较大的自由,他们便可能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但如果他们在工作中被严密监管,他们则将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并且更多地使用体罚来管教孩子。
所以换个职业,或者至少试着让目前的工作少一些压力,会对爸爸与孩子都很重要。
以上就是戈特曼教授对爸爸们的四点建议,最后,还要提醒妈妈们一点——
当爸爸照顾孩子的方法和妈妈不同时,妈妈应该尽量减少批评,多鼓励爸爸参与到日常照看孩子的工作中来。
毕竟,不止有一种方法可以给孩子擦掉鼻涕。
我是菜菜,
心理学专业全国TOP3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父母城邦签约家庭教育导师、
已帮助上千位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困惑。
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城邦】,让我们为了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