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想法
「想见你」陈韵如:如何拯救自卑的人生?

「想见你」陈韵如:如何拯救自卑的人生?

作者: 霖小姐慢半拍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23:10 被阅读0次

    上周,台剧「想见你」以豆瓣评分9.2分的好成绩收官,目前为止,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台剧总共只有4部。

    因为这部剧,「国民老公」又换人了,这次是宝藏男孩许光汉,也因为这部剧,女主角柯佳嬿在剧中一人分饰五角,演技被赞炸裂。

    五个角色里,有一个角色戏份不算最多,却最让人心疼,她就是1998年正在上高中的陈韵如。

    高中生陈韵如的家庭并不幸福,爸妈正在闹离婚,爸爸长期不回家,妈妈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陈韵如还有个正值叛逆期的弟弟,姐弟俩靠着妈妈当陪酒女赚来的微薄收入生活。

    有一次,爸妈在争吵中都说离婚要带走弟弟,没人说要自己,这次争吵彻底摧毁了陈韵如的内心防线,她更坚定自己是没人爱、完全不被需要的小孩。

    陈韵如到高中为止的人生,整个就是大写的「自卑」,她在学校从不参加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靠着墙角走路,有人朝她走过去,她就本能地绕开,课间也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听歌,不和同学聊天,中午一个人吃便当......

    陈韵如的人设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他们在她身上看见了当初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对于她那种自卑又无助的处境,感同身受。

    说到自卑,大部分人应该都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为什么会自卑、以及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拯救一下自卑的人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人了解了。

    今天文章的主题,和「拯救自卑的人生」有关,接下来的内容,会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一揭开自卑的真相,同时给出拯救自卑的解药。

    以下,请享用。

    无法达成自己设定的理想状况时,自卑感就出现了。

    追求进步、追求理想状态是我们作为个体普遍的欲求,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理想的状态或者目标放在那里。

    当怎么样都到不了那个理想状态或者目标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无力、无助、觉得自己无能,然后自卑感就出现了。

    剧里的陈韵如,她的理想状态是:在一个幸福的家里、被爸妈疼爱、家人都以她为荣,而她看到的现实是:爸妈常年争吵、弟弟嫌她烦、爸妈离婚没人要她。

    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差异,在陈韵如那里,只能用自卑来填补,否则,她不知道该怎么继续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

    但是,真正能在各方面都达到自己设定的理想状态的人又有多少?我们大部分人,还不是只能学着在这种差异里面求生存。

    面对理想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你可以像陈韵如一样,一个人躲起来自卑,但也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尝试:

    接受客观事实并赋予它积极的意义

    自卑感不是客观事实,它是我们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解释。剧里的陈韵如一直觉得自己不被人需要、不被爱、存在感极低,这是她自己主观的感受,而客观事实是什么呢?

    陈韵如的出场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去客厅扶刚下班睡在沙发上的妈妈回卧室;去弟弟房间帮他关闹钟、叫他起床;放学去舅舅的唱片行打工。

    陈韵如的客观事实是:她被妈妈、弟弟、舅舅需要。她在家里并不是没有存在感,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她选择看不见而已。

    再举一个例子。

    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男生,通常会感到自卑,为什么?因为他会觉得这是一种身体上的缺陷,但是,一米六,它只是一个客观的数字,身体缺陷,是这个男生对这个客观数字的主观解释,并且是悲观的解释,这就是自卑。

    接受客观事实并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意思是:如果我是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男生,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可以赋予它什么积极的意义?

    可不可以是这样的积极意义:我的身高虽然低于平均值,但是因为身材矮小,别人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轻松,因为我不会带给别人很强的威慑力。

    陈韵如可以不可以赋予现状这样的积极意义:妈妈需要我做早餐、弟弟需要我叫他起床、舅舅的唱片行也需要我,学校里还有两个关心我的男生,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是有人爱的。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随意改变主观对它做出的解释。

    我们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了自卑感。

    作为职场人,我们会想:那个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现在成了我领导,发小的公司待遇和福利都很好;

    作为父母,我们会想:老张的儿子又带他们老两口去旅游了,老李家女儿刚生了二胎,这次孙子孙女都有了;

    作为儿女,我们会想:闺蜜结婚时她爸妈给的嫁妆都够我买房了;

    作为妻子,我们会想:同学生完小孩就做起了全职太太,她老公真有本事;

    ......

    仔细想想,我们好像很难不活在和别人的比较里,但是这样久了会有一个问题:你会发现自己永远也追不上,因为周围的人总会花样百出地制造各种新的理想状态。

    发现自己追不上,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不但容易产生自卑感,你还会越追越觉得自己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不追能怎么办呢?

    和「过去的自己」比、和「理想中的自己」比。

    还是上面那些场景,只和自己比会有多轻松、多快乐:

    职场人:我今年学会了3个新技能、我带的组今年独立完成了2个重要的项目,感觉自己今年比去年又进步了不少;

    父母:今年又参加了两个老年活动团,退休生活比去年更丰富了;

    儿女:爸妈身体硬朗、宝宝也在健康长大,一切都挺好的;

    妻子:我老公把我的需要看得比他的需要更重要、无条件支持我的所有决定、遇事总是提供独特的视角供我参考,遇见他我很幸运;

    ......

    当然,即使知道只和自己比有这么多好处,身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事实上我们仍然不能避免完全不和别人作比较。

    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长期刻意的练习,在每一次忍不住想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同时也和自己作比较,来减轻或者避免产生自卑感。

    过剩的自我意识,让人变得敏感、自卑。

    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是什么呢?

    待在人群中,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看自己;

    公开讲话时出错,总觉得听的人会一直记得;

    在各种群里都只有一种状态:潜水,看着大家说话,自己就是插不了话;

    男朋友没有秒回微信,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

    ......

    自我意识过剩的通俗说法就是:内心戏太足。这一点在内向的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某个网站发起过一个互动话题:一个人去吃饭,你会选择哪个位置落座?我记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是:靠角落的位置。

    事实上,我曾经有段时间,有很多机会一个人去外面吃饭,每次都选最靠角落的位置,如果只有中间的座位可选,那顿饭我会吃的非常不自在。

    上学的时候,参加集体活动宁愿早起十分钟也绝对不想迟到,倒不是多有时间观念,而是如果迟到了,比起可能被同学吐槽,更让我纠结的是:我会变成焦点。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从书上读到一个观点,才释然了:

    你可能不相信: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它说的就是自我意识过剩,其实:

    人群中,没人会特别在意你在干嘛;

    公开讲话出了差错,听的人过几个小时就忘了;

    在群里随便说句什么,并不会引起围观;

    男朋友没有秒回微信,很有可能正在处理棘手的事情;

    一个人去吃饭,就算坐正中间的位置,旁边的人也不会多看你一眼;

    集体活动时迟到,过一个星期就没什么人记得了;

    ......

    之所以因为这些事情担惊受怕,是因为我们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如果你和陈韵如一样,敏感、自卑、害羞、胆小,又苦于不知道该如何拯救这「陈韵如式」的自卑人生,或许可以:

    试着为客观事实赋予积极的意义;

    试着和过去的自己比、和理想中的自己比;

    试着相信:别人真的不会时刻在意你的表现。

    也请记住:自卑感也是有价值的。它最可贵的价值在于:激励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因为没有人想要落后。

    参考来源:

    《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著

    「想见你」-- 黄天仁 导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见你」陈韵如:如何拯救自卑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ie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