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昨天乔迁新居,邀请我们一家人过去暖房。
暖房这个习俗是这几年我们才听说的。我们那边没有这个风俗,我们那边恭喜别人乔迁新居叫“入册”,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就是选一个吉日,邀请亲朋好友去新家里热闹一天。
到这边生活以后,经常听别人说暖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才知道,就是乔迁新居的习俗,而暖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贺新居”。就是在乔迁新居之后,有亲戚朋友上门致贺的习俗。“暖房”,指迁进新宅的主人,邀请亲戚朋友前来认识新家门,到家里来相聚庆祝。受邀的亲朋好友携带着礼品前去庆贺,主人则设宴款待。新房子没有人住过,所以没有“人气”,邀请亲朋好友来暖房据说可以增加房子的人气,将房子里的阴暗污浊之气驱赶出去。
侄儿当年读书成绩很好,结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意外掉档,被安排学了护理专业。那时候一个大男孩去学护理,他不能接受很不开心。想复读重考,可是看到父母赚钱这么辛苦,还是扭头去读了大学。因为父母这些年一直在贵州做点小本生意。当时父亲为了宽慰他,就劝他,读完了书,如果想考研就考研,不想做这个工作,就跟他们一起来做生意,虽然小本生意,现在有很多回头客了,养活他没有问题的。
或许是见到父母苍老的面容,他还是坦然去读了大学,只是四年大学,从来没有看到他在亲戚朋友面前露过面。
大学毕业后,不曾想,他这个专业的男护理特别受欢迎,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大医院,一年后就认识了现在的老婆,两个农村的孩子在这个城市兢兢业业的工作打拼。前两年父母拿出手里所有的积蓄,帮他们在这个城市首付了一套房子,然后两个人才办了婚礼。
年头他就给我打了电话,说等交房的时候邀请我们一家人过去暖房。我也确实为他开心,孩子们终于在这个城市落地生根了。
我本来想包一个红包,可是他爸爸在群里说孩子们不收礼。我们肯定不能空手去,也不知道他家缺什么,刚好有一套朋友送过来的景德镇的瓷器,我们就借花献佛送了过去,想来这东西应该是用得上的。
房子不算很大,一百多个平方,三室两厅,媳妇拉着我一个一个房间参观,每个房间都布置得很温馨,每个房间都坐了几个人,我们都不认识,估计是侄媳妇娘家那边的亲戚。侄儿跟在后面给我们介绍,开心之余有点惋惜的说:“这个房子公摊太大了,最后实用面积不到一百平,并且现在房价每平也跌了两千多,三年时间不到损失了二十多万。”
我宽慰他道:“你们买房是刚需,当时不买房子,人家父母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你,你就不要遗憾了,以后努力挣钱才最重要。”
家里花团锦簇,一看就是精心布置过的。虽然亲戚朋友很多,但是没有显得拥挤杂乱,侄媳妇热情的给我们端茶倒水,看得出侄儿媳妇是个贤惠会生活的好孩子。
厨房贴着蒸蒸日上,锅子上似乎还炖过东西,卫生间、卧室的门上也贴着很多吉利话。客厅里堆着一些米,柴火、红包之类的东西,看样子我们去迟了,他们在开门的时候应该举办了一些仪式。媳妇一边责怪我过来迟了,一边对那些新奇的小玩意一脸好奇,用手机狂拍,又问他们在哪里买到的,他们说在网上预订的后才恍然大悟,确实,现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侄媳妇是安徽人,她的父母哥嫂一家人前一天晚上就过来了,家里堆放了一些我们这边平时不多见的物件,应该是她的父母按照他们那边的风俗送过来的东西。
侄儿快八十岁爷爷奶奶、我的伯父伯母也从老家来了,听说他们按照祖辈的习惯,在家里请了家神,希望家神保佑儿孙们能在这个新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据说“乔迁之喜”说法的来历,可追本溯源到《诗经》。那里面记载“暖房”其实是一种养屋的做法,因为新房子刚住进去时,缺少人气,或者也可以说是“缺少生活的气氛”。找亲戚朋友来新家聚聚,住几天,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借助一大堆亲朋好友的“人气”使房子产生旺气,尤其在人丁兴旺的情况下,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杂气就会被驱逐,可以增加好运道。
但是现代的生活习惯已经被改变,很多人为了省事,在外面餐厅聚餐,其实这是违背了古人暖房的真正用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