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一位小学老师的反思:什么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

一位小学老师的反思:什么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

作者: 腊月长安2017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21:39 被阅读0次

        小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人一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小学是一个基础意义的阶段。

        从身体上看,身体快速发育,肌肉、骨骼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神经中枢也是发展不均衡的;生殖系统于女孩小学阶段末期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男孩则要等到14岁左右。总体来讲,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两年左右。《黄帝内经》提到“女七男八”的生长规律,就是解释了这个客观事实。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心理变化反应身体发展规律。小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思维、自主意识、情感、想像都是处于比较低的级别,但却是高速发展的。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必须以其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条件的,不能高维打击低维,要呈现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特点。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普遍性,每一个孩子又是有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是出发点。譬如,有的父母会随时拿领居的孩子“比较”自家的孩子,动机本来是好的,榜样教育嘛,为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们是否应该先思考一下,领居家的“榜样”,性别,年龄,个性差异,家教环境,学校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咱家孩子都可以与之“齐肩”吗?

        客观现实是这样的,小学里同一班孩子,只论学习能力,学习最优秀的几个都是女孩,这是性别差异;偶尔一个男孩子脱颖而出,那是极高悟性,这讲的是智商,跟生理遗传有关;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谁的父母跟得紧,这个孩子学习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甚至可以最大化消除孩子之间的性别和智商差异。有人肯定不满意,跳出来反驳,“什么都要靠我们家长,那你们老师是做什么?”“我把孩子交给你们老师,孩子没学好就是老师没教好”!

        逻辑的起点在定义。那就从根本上开始,咱们就一起聊聊,教育界公认的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和学业有成的因素吧。(之所以公认,因为是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理论支持,譬如,孟子,荀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威尔逊,华生等)

          第一,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洞洞,说的就是“你得会投胎,有高智商爸妈才有高智商的你”。这类孩子天生悟性 高,讲一遍能记住,讲两遍就举一反三,讲三遍可以出师了。每个班里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只可惜,这类孩子大都暴殄天物,天赋没用在学习上,长成了“小聪明”。

        第二,环境。教育界称之为外烁论。“久居兰室不闻其香 ,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讲环境于塑造人的意义。这里特别指社会环境,譬如同伴,朋友,圈子。我比较喜欢的一位网红经济学家何帆教授,曾教过我家孩子爸一门课,他在课堂上专门讲过教育孩子的观点,他认为“同伴”是于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孩子读什么学校,交什么朋友,以后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何帆教授四岁读四书五经,北大本科学霸,樊登读书的TOP级讲师,现身说法,没毛病!可话说回来,咱知道,毛主席的朋友是谁?美国总统的玩伴也是总统吗?同一群玩伴里,大家未来发展都会一样吗?环境,只是成长发展的充分条件,但绝没有必然性。

        第三,学校教育。这是主导因素,现在流行的“学区房”概念是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学区房”代表了优质的教师团队,丰富先进的教育资源,增闻益智的教育活动,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你家娃用一套全国通用版教材,你隔壁邻居的孩子可能学两套,主打国外版教材。然而,学校教育固然是成长发展的主导因素,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再拔尖儿的学校,也有掉队的学生。另外,学区房的孩子有抑郁和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的只高不会低。名校的孩子自杀率也只会高不会低。

        第四,家庭。本来,家庭属于环境因素,但这些年家庭因素表现特别突出,值得单独列出。为啥突出呢?专家也好,老百姓也好,都越来越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石。“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就是从家庭教养层面讲的。我们在治疗孩子身心疾病时,一定会去到家庭父母层面找疾病的心理情绪成因。我前面提到的家长促进成绩论,家长跟的紧,成绩就上去了,父母不闻不问的,孩子基本就是表现平平。结果特别明显。有人不服,反驳我,“老师净给家长找麻烦”。我们一起想想这个事儿的整个发展过程。起初,家长忙着上班,没有哪个家长会主动辅导学生。学习的变量,就是老师和学生个人。不知何时起,有家长开始主动在家辅导学生,孩子就在学校里表现很突出,老师一问,哦,家长辅导啊,效果这么好啊。这时,有家长敏感得发现隔壁孩子以前不如我娃,为啥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和老师一打听,哎呀,人家父母在家加班啊,那我也加班加点吧。等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大部分学习好的孩子他们家长都跟得紧,本着“全体孩子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职业理念,就会和其它家长传授经验。这时,有家长不干了,凭什么都要家长辅导啊,你老师做什么去了?老师表示很委屈,我这个变量表现很稳定啊,一直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从不偷工减料,所有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可是架不住一部分家长非要表现优秀啊,我好心提点你,多学学这些家长,榜样教育啊,怎么怪起我了?我们思维模式很重要,在一个点儿上钻牛角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此外,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是影响一生的学习,我国的教育战略就是“终身学习”,时代发展,需要人不断更新丰富,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生都离不开“学习”二字。良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学校主导,就是家长配合。

        第五,个人主观能动性。这五个因素中,个人主观能动性起决定因素的。可以说,如果你不够聪明,爸妈不管,学校不好,成长环境也不理想,总之,上天发给了你一手烂牌儿,而你唯一的翻盘机会就是你自己,你就是那个王炸。古今中外,这样的励志人物海了去了。我们自己周围,这样的事儿还少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一手再好的牌儿被打烂的例子又有多少?这个中心论点就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哎呀,这又成了经常把“邻居家孩子”挂嘴上的理论依据了,对吗?可内因也要通过外因来发挥作用,并不是任何人有了野心和动力,都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一个成年人都理解的道理,为什么非要苛求未成年孩子呢?孩子心智不成熟,不一定如你所愿,你想釜底抽薪他还不一定背水一战,有时候逼一把,会不小心把孩子逼上绝路。

        之所以一个问题,引出这么多,我希望在教育层面上,我们学校、家长和社会,大家都能建立一种系统思维,从整体上把握影响孩子成长发展的因素,不只是纠结某一个停留在局部的观点。从遗传,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多方面入手,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可以调动孩子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法。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又是孩子的父母,更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反思和调整教育的指向和实现的手段,愿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快乐,坚定的成长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小学老师的反思:什么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n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