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好人”的内核,都有一个疲倦的灵魂
1守住自己的界限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博士认为,取悦症患者不仅是“老好人”那么简单,他们对别人的要求明明想说“不”,却说不出口,结果全都答应下来,就像上了瘾,无法控制自己。
这是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生气,彼此就会发生冲突,或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就迫使自己表现出友好的样子,以符合别人的期待,从而取悦别人。
任何关系中,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者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好人”总是压抑心中的愤怒,在一次次内心厮杀中,假自我总是占据上风。
人的生命力如果不能向外伸展,就会向内塌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71862/2f0b7cd4ec3c5c18.jpeg)
2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阿伦森效应写道——随着奖励的减少,受者态度也逐渐消极。
如果别人已经给你画下好人的标签,他不是在夸你,而是自私的人性驱使他想源源从中不断受惠。
你是好人,你应该答应他的请求,就算自己已经手忙脚乱。
你是好人,你应该理解他的一切,就算这件事错不在你。
你是好人,一旦你开始学会拒绝,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了。
可是,受惠者从来没有想过,别人本没有一直施惠于你的义务,你只是习惯了而已。
“老好人”也是一样,一生都在热心帮助别人,除非你对别人的帮助越来越多,别人才会对你有感激,如果突然你拒绝了帮助他人,那么在他眼里,你就是“恶魔”,他会把你数落得遍体鳞伤。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71862/ef44a4f3496e9c79.jpg)
3不会拒绝的悲哀
韩剧《胖乎乎的恋爱中》,女主的闺蜜使小心机,让正在追女主的男孩子转而来追她。
闺蜜一脸委屈的说,对不起啊,你会原谅我的,对吗?
女主放弃了内心的疑问和愤怒,算了算了,我为什么要生你的气,男孩子有很多,闺蜜只有一个呀。
闺蜜再一次甜甜的笑着,你真好。
一句你真好,让女主一次次消耗自己的思考,最后,因为她再三的善良,她的朋友与她分歧,她的同学谣言中伤她。
人性当中:自私的人多,无私的人少;嫉妒的人多,相报的人少.
人性本来就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人们只会尊重强者,但是不会尊重一个连生气都没有勇气的懦弱人。
一个不懂拒绝的人,在别人看来怎么对你都无所谓,反正你不会生气。
带刺的玫瑰才能保护自己的光芒,否则怎么能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71862/6b92fb8ffb7cd507.jpg)
4“你真好”,会把人逼疯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提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
人性本恶。恶,代表着他很脆弱,连本能都无法克服。却要装作文明人,装出一番宽容大量、高压人品来。
其实这样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化意象的钳制中,是不自由的。正如书里写道:一个虚构的、幻想的自我不是他的本真,但他对外的表现,对别人的关系,都是从这个虚构的幻想中而来。
所以我们抑制了自己真实的自我,虚伪地对待别人,或者屈从、或者强势、或者自命不凡。
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察觉冲突,捕捉到自我,让内心和解,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轻松的,很多人不敢靠近内心,对拒绝充满恐惧。
学会站在悬崖边,认识自我,让自己复原的确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来源公众号 伴生读书 更多好文等你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