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阅读与童年
>> 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段的阅读,一是不要太过“教化”,二是不要太多的量,应当首先考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快乐,这就是读书的目的,如果能多少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就更好了。对孩子而言,阅读应当是快乐至上的。
>> 不能让孩子人生伊始就绷紧神经参与快跑竞争。童年的“价值”不只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童年本身也是“生活”,而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生活;童年如果负担太重,不快乐,就失去了人生美好的序曲,对于将来也会有负面影响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误导》)
关于语文教师
>> 都在抱怨应试教育如何糟糕,其实教师的水平才是根本。老师有地位,才有水平,有水平就能让学生考得好,又不至于陷入应试的泥淖。这本来是常识,可是要提升教师地位好像很难很难,人们似乎就把常识给忽略了。
>> 好教师不但注意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也注重思维方式和人格的培养。
>> 所谓专业发展也是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有一点理想主义。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女主人公瓦西里耶夫娜教孩子们念诗,有这样一句:“向前看,别害臊,前面是光明大道!
关于阅读经典
>> 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洗炼的,具有高贵的品格,经典中有最基本的、实际上也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
>> 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当作家,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学习写作,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熏陶,是品味的提高,是生活的乐趣。
>> 就学生而言,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这可能就是终生受益的好的品味,一种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生活方式。
关于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走
>> 首先,语文教育还是要遵循规律,要讲梯度。
>> 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
>>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
>> 第三,讲究课堂教学的密度与节奏。
>> 我建议在模仿套式、提高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要回到阅读这个“原点”上来。作文教学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空间。即使学习范文,也要以学经典的文字为主。
>> 语文课要解决读写能力,实践性很强,必须有反复的训练和积累,训练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的,甚至也不可能都是个性化的。
>> 首先要解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功能。
>>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起码要求,先要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然后才是审美呀、素养呀等等方面的要求,后者相对是比较“奢侈”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