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志】一个温和的批评者:德国汉学家顾彬印象

【人物志】一个温和的批评者:德国汉学家顾彬印象

作者: 椰子郎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3:22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对国内文学创作和评论领域的漠不关心已经很多年了,直到去年在朋友圈看到大学老师转发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国内作家的一个帖子,于是对这位能讲一口流利汉语,能用中文写作的日耳曼人产生极大的兴趣。

2月21日,三亚大小洞天景区玄妙阁“南山书院”挂牌,顾彬应邀出席并作简短演讲。

    听闻他应邀出席2月21日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内举行的“南山书院”揭牌仪式和“中国文化与世界之崖州与中原”国际学术论坛,于是专程从海口赶去拜会。

这一天大咖云集,旁边中间那位是蒙曼女士,很多人都是她的粉丝。

    那天来了不少国内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大腕,包括中央民族大学的学术明星蒙曼女士,现场不少人都抢着跟她合影,然而,顾彬才是中心人物,他的话不多,却很有份量。

接受书院的聘书,以后还会常来海南讲学的。

    他在致辞中提到苏东坡跟海南人的故事,赞誉苏轼到哪里都把自己当作当地人;他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学习苏东坡的精神,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顾彬的德文和中文签名 比较自然的合影,不像有些场面那般俗气。

    据称目前国内已成立新型书院超过两万家,南山书院算得是最南端的书院了。

    听了顾彬的期许,书院有没有感到任重道远?

依山伴海,景色宜人。这里有历史,有遗迹,大小洞天是全国第一批5A景区,这里才是真正的南山。旁边那个纯商业性的景区是后来纯粹人造的。

    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真是一个读书、论道、观光、度假的好地方。

【人物志】一个温和的批评者:德国汉学家顾彬印象

    揭牌仪式后的圆桌学术交流,顾彬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发言。

书院揭牌后的一次圆桌学术会议

    老爷子已经74岁了,看得出很疲惫,据说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到现场来适应一下环境,自己主动“彩排”一番。德国人做事就是认真。

下午的学术会议

    下午的论坛按计划是三点开始,但是台湾师大一位教授睡过了头,迟到了一刻钟,顾彬脸上露出了些许不悦。

    顾彬发言时说:美国虽然经济和科技发达,但它的文化并不能代表世界;欧洲也不能代表整个西方,东欧和西欧就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对中国并不了解,这从翻译中国的经典著作的数量之少就知道。

    中国日报曾经用一个整版报道顾彬,说他对中国当代的作家批评尖锐,持否定态度。顾彬再次在会上加以澄清,称只是对小说创作不满意,对诗歌和散文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在南山上看海上落日

    中场休息期间,顾彬步出会场,终于有机会得以跟他搭讪,私聊一会儿。

    “我在网上看过您的简历,知道您是新教徒。您读过神学,后来又转向汉学,是不是觉得研究汉学比当传道人更能影响到世界?”

    “不是的,我只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老爷子说,“我在国外还有牧师身份,也在讲道。”

月光和灯光下的沙滩

    我还就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说:说话还是需要技巧的,否则你的批评和建议别人就会听不进去。

    很快他又进入了会场,会后晚餐前又有很多人找他说话和拍照,我一直未能跟他有进一步的交通。

日出南山

    第二天,我准备出门去用早餐时,看到顾彬从我门前走过,于是赶紧跟上,路上还不忘拍了一张日出的照片。

    为了不失大国媒体人的风度,我只是在取自助餐时跟他点点头,并不急着要他的联系方式,尽管我已经想了很久。

    我连吃早餐时都不主动去贴近他和那位助手,而是选一张面朝大海的桌子,坐在他们的前方,吃饱后才过去,拿到了老爷子的一张名片。他不用WeChat,也不用FB,我说我可以给他发邮件,他的助手说他很忙,最多的时候会收到500封邮件,不一定能看到我的邮件。

    顾彬打断了助手的话:“哪里有那么多?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说没关系,我可以等,还可以再发。

    临别时,老爷子还顽皮地向我眨了一下右眼,同时嘴里配合着发出啧的一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志】一个温和的批评者:德国汉学家顾彬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s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