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和炼

作者: taney | 来源:发表于2014-12-19 08:16 被阅读195次

    我一直对把《the fifth discipline》翻译为《第五项修炼》的郭进隆心存敬意,这个翻译在我看来是切中了人生和时代的命门。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时都如此完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喜悦,具有整体感,信任他人,迅速成长。但这种完美在我们走向社会后逐渐消失了,我们开始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先是父母和亲人,后是同学老师,再后边是同事以及身边其他的人。我们开始割裂的看世界,追求局部和短期的利益,不再轻易信任,很多人把这叫做“成熟”,但这种“成熟”,标志着在身体停止成长之后,心灵的成长也停止了。我们从完美而独特的孩子,蜕变为一个个或是精致或是粗糙的复制品——我并非反社会的人格,也不否认人与社会的融合过程是人类种族繁衍的必须,但对于每个人自身来说,这种融合和妥协未免总带有一些悲剧色彩。恐怕这便是每个人内心里孤独和恐惧的根源。

    这也是每个人在适应社会以后,必然走向回归自我旅程的原因——这种回归非是一种线性的折回,而是谋求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对自身进行审视,我们迫切需要找到被成长和成熟所伤害而受损的部分,我们需要对这些部分进行修理。这便是修炼当中“修”的内涵所在,而修的最好方式,我认为无疑是读书以及读书以后的思考——书作为智者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可以起到镜子的作用,我们读书的时候,书也在读我们,我们因而看到自己。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需要找寻生活的意义,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可以避免孤独,享受喜悦。在《第五项修炼》中,我们通过学习系统思考,认清自我的心智模式,厘清自身的愿景,来实现对自身的修复。

    然而,回归自我的旅程是复杂和艰难的,已然被割裂开来的认知,回归整体和系统也不能简单拼接了事,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孕化,把不属于自身的东西吸收过来,并将之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把本来割裂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这便是“炼”的过程。如果说修的核心是思考和证悟,“炼”的核心便是行动——思考所得,若不转化为行动,“修”所便永远是外在的。《第五项修炼》中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的部分,便是对“炼”这个过程进行的指导。

    修和炼,是每个人迟早将要走上的道路,这条路上,多数人都是孤独前行,但也许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加入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本质上并非是促进产生利润的工具,而是一群致力于发现真相,修复自身,高效行动的人的组合,他们因共同愿景而走到一起,通过团队学习,将自身对于世界的看法呈现出来,并化作变革的力量——学习型组织的成员通过彼此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并把他人的经验和团队的体悟,作为修复自己世界的材料,通过领导变革的行动,学习型组织在修复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修复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和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wo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