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17】列车上的中期小结

作者: 王梦凡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09:30 被阅读0次
奔驰的复兴号!

高铁一路飞逝,宣示着此次学习前半程的结束,后半程的开始。坦白地说,自从上大学之后,还没有机会集中一周时间,听听不同类别的课程,更何况这次还是到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心中早已充满期待。

但,激动之余,还是要稍微静一静,正好在没有教材,没有笔记的情况下,把前半段的学习小结一下。

1、我此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目标?

与每次学习培训都有具体目标不同,此次培训没有纯粹操作层面的目标,只要是为了“开阔眼界视野,提升思维层次”。

在此目标的牵引下,加之学员工作岗位不同、级别层次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虽然也设计了三个小专题,但总体上专题与专题之间、讲座与讲座之间,基本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与其它同学多次参加培训不同,因为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类似层次的学习,每节课都感到信息量比较大,仅仅只是了解了一个皮毛,没能够更深入的学习。

同时,也正因为自己感觉比较新,从另一个方面促使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开眼界、长见识。

2、印象最深刻的课是什么?为什么深刻?

掩卷而思,印象特别深刻的课确实不多,但总有一些课在脑子里面时不时浮现。比如,关于费尔巴哈论,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源,对一些基本观点、原理有了进一步认识;又比如,关于博弈论,虽然以前断断续续的接触了一些,却总觉得比较大比较远,没有将其生活化日常化;再比如,一些各方面形势的讲座,让我可以在更大的维度看待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避免当愤青、走极端。

当然,还有一些课也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一些课程内容刚好击中自己的某些认知盲点,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还有一些课程以前虽然知道,但知道的不够深、不够全,这一次有了新认识;但最深刻的是内容自己以前也很熟悉,却从来没有用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产生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叹。

在这中间,特别体现教授的水平,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员,授课效果天差地别。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有没有进行深入加工。

3、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尽管时间不长,但收获良多。

一是开阔了视野。遇到事情,尝试着从一个更大的格局出发,而不是瞻前顾后、斤斤计较。

二是强化了意识。现实的矛盾,不断强化了我们的忧患意识,留给我们的好日子不多了,必须要加速发展,迎头赶上,否则将会面临悲剧重演。

三是平和了心态。不在以为自己很厉害,要看得见别人的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无论事情大小,成效如何,要看到别人的辛苦付出,自己没有真正动手的事情,不要站在旁边指手画脚。

四是重识了理论。以前总认为理论远、大、空,对我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现在看来个人的发展必须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个人的职业规划自然也要紧跟国家的发展规划,而这些都是靠对理论、特别是最新理论学习才能讲两者联系到一起。

既有收获,自然也少不了些许遗憾。一是时间太短,课程缺乏体系性,学习也便少了系统性;二是学的太浅,绝大部分内容还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了解上;三是缺乏实践,尽管也安排了谈论交流、论文答辩,但终究因为彼此不熟悉,没有产生多少有价值的观点。

4、对后续课程的考虑是什么?

因为对所要面对的学校,所要面对的课程,现在还没有一点点了解,即便充满期待,但还是不要定什么具体目标,只是定一些基本原则供自己参考。

当一个全方面的观察家,尽可能多角度的去体悟不同的课堂,不同的风格;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先接受,再思考,而不是天马行式的胡思乱想;剖析讲课内容,聚焦怎么研究问题、怎么把问题研究深入,进行二次思考;坚持及时写课后体会,坚持与自身工作相结合,注重启发、注重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学17】列车上的中期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c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