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what you love, love what you do."
笔者碎碎念:很多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但为什么做不到呢?可能是自控力修行不够啦。美好的意愿,其实需要相当多的自控力资源。Come on!
工具性
要说“特质自控力”和“自主性动机”的关联,不妨考虑下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预测会更强烈呢?
“危难方见真英雄”,在最最需要自控力资源的时候,我们说在这个时候是特质自控力是工具性的(instrumental,即有帮助的)。而在一个非常demanding的任务结束之后,通过施加自控力来调节自主性动机对就没那么有用了,所以这时候我们不太期望它俩之间会有多么强的关联。
Study1:日常渴望
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进入职场不久的人们会经历怎样子的目标冲突呢?
还有三个附加问题:
① 在不同主观疲劳(subjective fatigue)的情况下,特质自控力和自主性动机间的关联怎样呢?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在越需要自控力的情况下(感到很疲劳),这个关联越明显?
② 自主性动机和主观幸福感间的关联?
③ 不同人的个人能动作用(personal agence)和他们的自控力、自主性动机有啥关联?
【预调查】
① 简易自控量表(Brief Self-Control Scale; Tangney et al., 2004):测你的特质自控力
② 行为识别量表(Behavioral Identification Form; Vallacher & Wegner, 1989):测你的解释水平(construal level),你想得比较具体呢(如“make a list”、“write it down”),还是比较抽象呢(如“get organized”)
【经验取样调查】
连续五周的工作日,发手机短信过去。每天8次填表回答一连串问题……包括了:
① 动机的品质:内在动机(“因为它很有趣让人享受啊”)、认同性动机(“因为这是一个我很在意的项目!”)、内摄动机(“因为如果不做的话,我会有负罪感的”)、外在动机(“因为有个DDL”、“有人在等着我做呢”)
② 动机程度、目标冲突、对时间利用的满意度
③ 工作情感量表(Job Affect Scale):发困的(drowsy;这个作为“主观疲劳”)、放松的(relaxed)、热情的(enthusiastic)、紧张的(nervous)
【后期调查】
① 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② 目的量表(Purpose Scale):个人能动感、目的感、意义感
③ 哥本哈根职业倦怠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里的Self and Work子量表:测身体与情感上的耗竭
【结论】
更高自控力的人更可能在他们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与意义。
人们越fatigue,越不容易在工作中识别到自主性动机(即不觉得是那么很想做很想做的事情了,比方说你很喜欢看书,从早看到晚有些疲乏了,虽然你还可以继续看,但相比早上真有种提不起劲的感觉了)而对高自控力的人来首,fatigue不是大问题,高fatigue照样可以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机啊(即使看书看到吐血,也觉得饶有兴致,那可真叫一个境界了)
Study2&3&4
这类文章一般要做一组实验,不同实验方法间相互弥补不足,或是Study1中发现的问题用Study2/3/4来努力解决。
Study2&3简直是绝了,用同一批被试,如果你是“有在工作着,现在在中午休息”,你就被归到Study2里;否则,你会被归入Study3。Study2&3是横断研究,同时测特质自控力和自主性动机,弥补了ESM的一些不足;Study3将“做这个问卷”本身作为一个Task, 弥补了“不同被试做不同task”的缺陷,并加测了一个upcoming personal task,这样避免了事后合理化(post hoc nationalization)。
Study4是个实验研究,它想知道,我们的IV/DV间的关联是flexible呢(只有在XXX的情况下它们关联会明显),还是stable呢(是一个人习惯性的倾向呢)。比方说,当一个很奇怪的任务在进行中的时候,你会找一些理由来合理化它,从而让你自己更有动力把它继续下去;而它结束后,你就不再找理由了,因为你再也不会碰到这个诡异的任务了。于是作者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新奇的实验(这辈子再也碰不到的那种),分了两组被试(ongoing condition & complete condition)。结果如下:
最后作者对 Study1(1R), 2, 3, (4P)4 用了个元分析。
讨论
① ESM提供了外部效度,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IV/DV的关联是因为被试转换了动机的品质呢,还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任务。于是就有了Study3&4里面的fixed task。
② 高自控力的人并不是看一直都戴着“自主感”的眼镜的(想象一下,一个天性乐观的人看世界仿佛戴了玫瑰色的眼镜,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地阳光美好),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戴啊。
It does not appear to be the case that individuals higher in self-control go through life with autonomy-colored glasses on. Rather, they seem to put those glasses on as needed.
③ 自控力与幸福感。自控力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Nurturing”,帮助增强追求目标过程中“好”的部分;另一个是“Protective”,安抚你内心的压力与冲突(尤其是在追高挑战的长期目标的时候)
自控力与自主性动机是如何关联的?
可能的解释:
① 心理表征模型(Representational Model):自控力→影响了人们如何注意到、编码、提取、解释他们追求目标的理由→影响了动机的品质
② 欲望-竞争模型(desire-competition model):假设人们倾向于达到某种稳态(stability)吧,没有内心冲突的状态。高自控力的人经历到的诱惑(欲望)其实更少,没那么强烈,故不太容易被诱惑给吸走,而是可以一直体验着自主性动机(额,前提假设是,自主性动机和诱惑他俩竞争着你的xx资源)
③ 自我觉知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假设帮助高自控力的人的是好习惯(习惯:对于cue的自动反应)你问我为什么要看文献,我一脸懵逼,这是习惯啊,我怎么知道呢。在找不到没有明显的外部cue时,我就容易把它归因于内部,认为自己做它(习惯的事情)是出于自主性动机了。
理论&应用启示
① 理论贡献:<1>支持着trait self-control(相比于state self-control)的定义“trait self-control is a marker of one's likelihood or ability to engagte helpful self-control processes when needed.” <2>对于追求目标来说,特质自控力其实是个非常proactive的存在——自控力不只是帮助克服诱惑,它也帮助提升着我们“追求目标的环境”。<3>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特质”(trait)
② 实践贡献:既然自控力好像能帮助我们——挖掘自己工作里有趣的地方、更高层次的意义;我们是否可以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或是有人来指导我们锻炼呢?(就像练肌肉一样)比方说一些简单的prompts,让你聚焦于工作中有趣好玩的一面,或是帮助你看到它对于自己、他人来说是多么地有意义。
拓展研究
在引证文献里发现一篇刚好是做跨时研究的(Holding et al. 2019),回应了该文的号召!
他们做了跨度一个学年的研究(9月份-次年5月份,共34个星期),学期初学生们列下3个个人目标,并报告了他们的目标动机、自控力、大五人格。在实验末再次报告了动机。
将外在动机内化
研究发现,特质自控力能预测这个学年里自主性动机的增加,控制性动机的减少。好像特质自控力影响了动机的内化(internalization)了欸,将外在动机逐渐变成内在动机了。
Q1:为什么自控力会减少控制性动机?
文中给出了一个精妙的逻辑:Sheldon & Elliot(1998)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了控制性目标,是因为他们没能对自己深层次的需求、价值观、兴趣有一个准确的认识("Controlled goals are selected when the individual fails to create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ir deeper needs, values, and interests.")而认识到这些需要自控力。
如果一个人没能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需求、价值观、兴趣的话,便很容易屈服于诱惑(momentary enticement),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要减少心中的羞耻、悔恨、焦虑等负面情绪(lingering introjects)。对于低自控力的人来说,因为缺乏对自己足够的认知,缺乏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反省,他便很容易被外部的控制性因素所影响。
Q2:为什么自控力能促进目标的内化?
① 高自控力的人更可能给自己追求的目标找一些有意义的理由,因为他们更能发现它的长期好处。这契合了Fujita(2011)的dual-mo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self-control,它将自控力定义为“将长期目标优先于短期目标,当它们冲突的时候”。
② 当长期目标和本能相冲突时,高自控力的人能更好地面对内心的不协调。这契合了Fishbach & Converse(2010)的“冲突识别”,它认为高自控的人有种能力,即识别出当下的行为和长期目标间的冲突。
③ 高自控力的人会将当下的选择和未来的更多选择联系起来。这涉及到Read et al.(1999)的“choice bracketing”。比方说你可以把“选择”看成是孤立的(“一块蛋糕没什么”),也可以把它放到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中,和你的习惯、行为模式联系起来(“每天吃一块蛋糕岂不是要完了”)。
大五与自主性动机
大五中的开放性(openness)和自主性动机正相关。而“特质自控力”和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很多overlap的地方。而在控制了大五之后,特质自控力还能预测动机品质的改变,说明它是个更加敏感的指标~
一个交互的过程?
好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动机的品质会反过来影响自己对自控力的评价呢?比方说,一个经常感到目标的控制性的人,经常感到内心冲突,这会不会导致他觉得自己很懒呢(于是在填量表时,更多地打分在那些反映着较低自控力的项目上)。同样地,一个有意志力的一心一意追求目标的人,体验到更多的进展,是否会认为自己挺能抵制诱惑呢(在那些体现高自控力的项目上打分)。
参考文献:
Converse, B. A., Juarez, L., & Hennecke, M. (2018). Self-control and the reasons behind our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37/pspp0000188
Holding, A., Hope, N., Verner-Filion, J., & Koestner, R. (2019). In good time: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trait self-control in determining changes in motivation qu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39, 132–137.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8.11.0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