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自为计|湛氏

作者: 扬菁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13:28 被阅读4次

陶母湛氏和“四大贤母”

吾自为计|湛氏

【原文】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 “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 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幼学》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这“侃母”,指的就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

01 湛氏与“四大贤母”。

陶母湛氏生于公元243,公元318年离世,她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

湛氏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

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16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

湛氏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陶丹便病逝。从此,家境便跌落到"酷贫"的地步。在外孤苦无依,湛氏只好携带侃儿由浔阳回新淦娘家,以纺织谋生,供陶侃读书。

陶侃的母亲湛氏,封坛退鲊,截发延宾,让儿子结交更好的朋友、懂得清廉。除了陶母湛氏,另外三位贤母又是谁呢?

孟子的母亲是仉氏,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为儿子的教育选择好环境。

欧阳修之母郑氏,因欧阳修少时家贫,欧母则以荻画地,教他认字。

岳飞的母亲姚氏,精忠报国的典故为世人称颂。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纵观历史上,那些有建树、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亲思想之熏陶,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02 孟母、陶母、欧母、岳母的四种家族教养。

就是这样四位伟大的母亲,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们的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影响中华儿女一生,并成为学习的典范。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教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母教的重要及伟大。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居住时必须选择好的邻居,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最好方法。

事业兴亡同样如此,诸葛亮《出师表》所言正是此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陶母教子为人要正,为官要清,防微杜渐,深明大义。

后世包拯家训与其精神一脉相承,包公家训共37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如若为人不正,为官不清,至于“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地步,不仅辱没祖先,且使后人蒙羞,不敢相认,真是万劫不复矣。

吾自为计|湛氏

欧母教子,诵读古人的文章,学习作诗,自己解决衣食问题,不以家事打扰欧阳修,使之能够专心读书。

古有欧母画荻教子,今有南京大学已故文史专家卞孝萱教授的母亲学字教子。

卞孝萱出生后两个月,父亲便因病下世,由母亲抚养成人。

想让儿子读书,却又请不起私塾先生,佣工之余,每天到学堂或邻家向先生学写几个字,回来再教给卞孝萱,就这样认字启蒙。

日积月累,数年时间,本来目不识丁的母亲,和儿子一起学会了两三千字。

柳亚子的赠诗中有句曰:“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

吾自为计|湛氏

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在岳飞之前,北宋苏轼母亲程氏夫人教子读书的故事同样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热情。苏轼10岁时,母亲教读《后汉书》,读至《范滂传》,慨然叹息。

范滂是东汉名士,有澄清天下之志,因与宦官斗争失败,发生党锢之祸,为了坚持理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与母亲告别时,范母慨然面对,赞同范滂的行为。

苏轼在旁边说:“我如果做一个范滂一样的人,您同意吗?”

程氏夫人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够做范滂的母亲呢?”

【评价】

赞美陶母湛氏的诗:

《延宾坊》清.程作舟
士行真男子,湛氏非妇人。 妇人爱青鬓,金珠不为珍。
仓卒为宾剪,令名从此成。 岂曰能结客,一发引千钧。
截江用竹苎,其智本慈亲。 寄言坊下女,切莫笑清贫。

相关文章

  • 吾自为计|湛氏

    陶母湛氏和“四大贤母” 【原文】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

  • 兵二

    兵家二: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听吾计”,乃为忠,将之首要。“胜”...

  • 不归人,终归

    吾名蓝湛,字忘机。生于姑苏蓝氏,云深不知处。 如过去的十三年一般,卯时,从那重复了十三年的梦中惊醒,泪湿枕巾。 如...

  • 湛氏十大历史名人

    10湛 露 湛露(约1232-1293),闽中莆田人,元代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奉训大夫,增城沙贝湛氏始祖。族谱...

  • 世说新语|陶侃寒门逆袭

    陶侃,字士行,溪族,东晋名将。 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境贫寒,与母湛氏艰难度日。湛氏对其勤加教勉,有望子成龙之心,...

  • 读《孙子兵法》(十一)

    《计篇》(十一) 那么,五事七计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去留来说,也需要考虑: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 陶渊明的艰难祖宗

    陶侃母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母娉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 侃少为寻阳县...

  • 素书全鉴(38)

    阴计外泄肯定失败 【原典】 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 【张氏注曰】 不仁之人,幸灾乐祸。 【王氏...

  • 自重

    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 蓝二哥哥为什么如此雅正

    蓝湛,是蓝氏家主蓝曦臣的弟弟,与蓝曦臣被世人一起称为“蓝氏双璧”,有雅正端方,逢乱必出的美誉。 蓝湛看起来风雅至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自为计|湛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ek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