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天要回家了。这次回来时间不长,总共呆了四天。但这四天里,我无时不刻不在想家。想念家里的生活方式,想念家里的饮食,想念爸爸妈妈。尽管16年来我们几乎都回来过年,但我依然还是在适应之中。
其实我知道,按照传统,这里才是我的家——尽管我对这个地方依然感到陌生,那些村道小巷,依然像迷宫,让我找不到方向;那些热情高亢的乡音,我依然只能靠猜才能懂得七八分;而夜幕才一拉下,家家户户此起彼伏的麻将和扑克声,这样的生活我依然不能适应并且不愿入乡随俗地参与其中。
但这里不折不扣是我的家,我的夫家。十六年来,我见证了它点点滴滴的变化,从密密麻麻的土墙房子到高楼林立,这个小山村似乎努力追随着外面的世界的脚步,一天一天呈现新的样子。每年回来一两次,总能看到它新的一面。这里的人,大口喝酒,大声说话,待人特别真诚,热情。婆婆,小叔子,妯娌,小叔,小婶,姑姑,姑父……这些人尽管每年才见一两回,但一见到他们,便觉得亲切,他们也和家里的亲人一样,朴实,勤劳,在生活的道路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尽可能去创造,去迎来更好的生活。生活也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回报:孩子成家立业了,事业有成了。
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小山村。遗憾地说,再过十六年,或许它身上属于大山的痕迹将慢慢消退,它也会成为我们家乡的那些村子一样,成为现代化的村庄。
我来到这个村庄,就像重新又走了一遍童年。家里哪里还有那么热闹的过年呢?家里哪里还有这么频繁互动每天黏在一起的亲戚呢?还不是吃了饭就各自回家,每天晚上都呆在各自的高墙内,抱着手机对着电视呢?
但随着公公去世,大一点的堂哥堂弟都事业有成,小一点的堂弟表弟也都有了女朋友,大家都忙了,过年似乎也慢慢地淡了起来,不像从前,一到初一就一大帮人混在一起,去爬山,打牌,打麻将,说不完的热闹。对于一年到头不在家的老公,无疑这是莫大的享受。所以我也能理解,不催促他像个合格的女婿,初三就随我回娘家拜年去。但我似乎隐隐感觉到,这一切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切正在慢慢散去,大家终将有自己的人生。尽管因为曾经的闭塞和经济上的落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远远推慢了它的进程。
中午在舅舅家吃饭。老公和表哥表弟们一起,喝得很酣。51岁的表哥感慨:我头发白了,但我心还只有25岁。所有的人都附和。岁月不知不觉就把我们推到了一个高度上,在这个高度上我们经常严阵以待,战战兢兢,扮演好尘世的角色。只有在那些一起成长的人面前,我们又变回了儿时的样子。
酒桌是热闹的,酒是呛喉暖心的,但喝完,一转身,下一次会面,又是一年了。
很多事情,就只能在酒杯与酒杯的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被念叨,被想起,被怀念。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大观园的热闹,青春的欢歌,终有散去的一天。
有一天,也许我们也会对这个地方不再有那么多的牵挂,匆匆而来,匆匆而归,只是为了回来完成任务。那些眷恋的亲人远去了,那些熟悉的面孔不在了,家园的意义再何处去寻呢?
那时,我想起每一年在这里的点点滴滴,这个村子陪我走过青春,走过壮年,走到老年,是不是要到那时,我对这里,才真正会有家的感觉呢?
而此刻,我只窃喜,明天回家了,可以见到亲爱的爸爸妈妈,可以吃到朝思暮想的家乡菜了,我的胃,似乎比我的心,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