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政涛教授的报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要给学生怎样的人生?
李教授说:“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没有人离得开教育,哪怕他从未上过学。不只是学校才是教育的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无处不在。
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教育会拥有不同的人生。
李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他在德国柏林的地铁上看到一种鲜明的对比。德国人或坐或站,往往手持一本书或电子阅读器,一律安安静静地埋头阅读。而吉普赛人,尤其是他们的少年儿童,或随意吃喝说笑,或旁若无人的肆意喧闹,相互撕扯追打。近旁的父母或长辈完全不以为意,只是呵呵笑着。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会认为吉普赛人没有教养,不懂教育。
是吉普赛人没有教育吗?不是的,吉普赛人也有他们的教育,只是他们的教育不同于犹太人的教育、德国人的教育和中国人的教育,他们有他们自己教育孩子的信念和方式。
如果孩子在地铁上高声说话,德国家长会马上制止,因为这会干扰到他人,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但在吉普赛人看来,敢于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被视为一种勇气,甚至是能干或能力的表现,这是吉普赛人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
我们不认同吉普赛人的教育方式,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教育。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教育。不同的教育培养出不同的人,并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教育。
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得到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使人受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将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使人生贬低,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让他以后过怎样的人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言行,孩子会模仿;我们的不雅行为或不良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不断学习。
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影响人生的力量,绝不体现为成绩分数,奖状和各种荣誉称号。它们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影响人生,但是真正留存心底的应该是什么呢?
有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很让人费解,尤其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家长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行为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这也是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五加二要大于七。教育影响人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家校联手,使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美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