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

作者: 薄荷的午后休闲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06:07 被阅读0次

在《庄子·秋水》一文中记录的濠梁之辩,有讲过这样一段话说,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庄子和好友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观鱼。

庄子感慨说:“ 你看那白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

惠子却反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也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拍手笑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知道;但你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是否快乐。”

惠子的逻辑看似无懈可击,但庄子没掉进这个逻辑的死胡同,而是又把话题拉到开始:“你问我‘安知’鱼之乐,就是问我从哪知道的鱼的快乐,而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是在这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就这样庄子利用“安知”这个词的模糊性,通过诡辩占了上风。

这则故事有两个点可以值得讨论,就是阐述推已及人及偷换概念的利弊。

推已及人,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再一就是替别人所处的境地设想。

前者就是中性的,可以理解为挖空心事揣度别人的心思,这多少有点那个,用在某些方面还好比如说创新、设计、超脱这类的领域上,可以起到推陈出新,准备地定位工程或设计理念上的元素,进而达成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如果定位在百般千般算计,就想着一招出奇制胜,捣毁别人,恶意竞争的层面,就适得其反了,也容易滋生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恶意打压,一招致命。

当然,处于竞争年代,输赢总是对立的,看如何定压和执行上。

另一方面,就是完全褒义的,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会用换位思考的模式,替别人着想,能够适时地理解别人的难处,这样发展的话,结局也是圆满的。

但人非圣贤,这种完全替别人想的模式是理想状态的,现实中不是没有,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大里说到家国天下,小里落到柴米油盐,实现的可能性小。

再说另一个偷换概念,在这则故事中惠子主辩的是子非鱼,他的点是讲你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之乐。

但是庄子是把点放在了安知这个点上,说你不是问我说在哪里知道鱼快乐不快乐的吗,我就告诉你,我是站在桥上知道的。

由此可见,这场面争辩是庄子赢了,看似就是简单的讲你是不是鱼,还有鱼快乐不快乐,但通过先人的巧辩,也得出了结论。

一个是在理论层面,庄子悟道悟得更深刻或更通透一些,而且他的视野和心境更宽广一些,惠子次之。

再一就是看待事物上,如果仅仅局限在表面,总是有些偏颇,要是更深层次去考虑,还有另辟思路换个角度去看去想,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要不先贤就能撰写出逍遥游这样的巨著流芳呢!

相关文章

  • 子非鱼,吾非鱼,子非吾!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吾非鱼不知鱼之乐,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谁是天才,谁又是那个疯子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子非鱼,是“鱼”非“鱼”

    这几天不知怎么的忽然脑子里深深的盘旋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几个字。 还记得最初对这几个字产生特别的印象时,是在高一...

  • 100岁月初酒

    春夏秋冬,岁月如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收冬藏,万里冰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美酒淳香,岁月积淀,子非鱼,安知鱼...

  • 子非鱼

    2018年2月9日 文/轻澜 东街乞儿名昭,不知自何方来,我记事起,他就在了,而且在大街小巷家喻户晓。昭衣服破破烂...

  • 子非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你可以不知 我静静时光为你流逝, 依旧期待你的光曙。 你可以不知 我朗朗晴空为你浩阔,...

  • 子非鱼

    无意垂眉惹春风,料峭青山藏桃红。 薄衫小扇轻遮颊,仍见眼角笑意浓。

  • 子非鱼

    做真正的自己,不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么?我希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说:“你变了”,因为这句话通常代表了你在他心里的形象发...

  • 子非鱼

    今天,有一些心情,想要表达,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泛泛而谈吧。有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我说未必。有些人,有些事,你...

  • 子非鱼

    庄子讲,鱼在快乐地游水。 惠子就抬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就沿用惠子的逻辑说,你不是我,怎能知道我...

  • 子非鱼

    《子非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用现代搞笑的语言来概括的话,它描述了两个杠精的交流现场,很多人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非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nm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