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父母爱情》中安杰作为一个妻子,有江德福这个丈夫保护着,深爱着,她过得很安全,也很踏实;
而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江德华这个妹妹帮助着,把孩子带大,五个孩子成人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而且都很和谐,这让当母亲的她很知足,也很骄傲。
安杰不论是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她都很成功,而且她生活得很幸福。那她爆满的幸福感源自哪里?文章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影响她幸福感的几大因素。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个人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层面关系,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安杰幸福感较高的原因。
一、心理参照系影响着安杰幸福感。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
安杰生活得那个地方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很发达,相对比较闭塞。但她和她周围的人比起来,她是幸福的。
就拿她的姐姐安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她嫁给了一个军官,在当时家庭出身成分论很盛行的年代,嫁给军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她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一大截,不用再低着头,不敢见人,而且在其丈夫江德福的庇护下,她也没有被打成右派,被下放。
还有就是她的五个孩子多半都是江德华帮她带大的,江德华帮她带孩子,给家里人洗衣做饭,安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少。另外,她儿子女儿当兵,也没让她操心,江德福都给办了。
然而她的姐姐安欣就不同了,丈夫在外地工作,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要么在娘家住,要么在小妹家住。
后来因为丈夫欧阳懿被打成了右派,她和两个孩子受到连累,一起被下放到小黑山岛,整天和潮湿阴暗打交道,在面条厂劳动改造。后来还是在江德福的关照下日子才好过些。
为了两个孩子能当兵,通过她妹妹安杰的关系,让江德福给办,两个孩子都参了军。
与姐姐安欣的生活对比参照,安杰生活得简直太好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
二、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影响着安杰的幸福感。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没有一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的幸福感。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当代中国,人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贫穷,大约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将贫穷列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安杰同江德福结婚后,经济状况算是不错的啦。从他们家每天饭桌上的饭菜可以看出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不错,每顿饭都一大桌子菜,还有桃酥之类的零食。
孩子们虽说穿的是改过的军装,基本上没有补丁之类的。住着部队分配的房子,孩子们都有学上。
关于收入那更不用说了,江德福是守备区司令,享受正师级待遇,工资肯定低不了。还有安杰在海岛上教书,也有一份收入。他们两个人的工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足够了。
安杰每天不用为生存发愁,更不用为没钱而烦恼。经济状况较好,经济收入较高,使得她的幸福感较高。
三、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影响着安杰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
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
安杰的家人身体都比较健康,江德福后来都过八十岁大寿。江德福和安杰的工作就不用说了,孩子们的工作都比较稳定,大儿子摩步旅旅长,二儿子团级干部,大女儿干休所的政委,三儿子茶馆的老板,小女儿小学校长 。
另外,孩子们婚姻也比较幸福,而且有了自己的孙女和外甥女。安杰同亲戚们和江德福的战友关系处得都比较好,帮助自己的侄子、侄女、外甥女都参了军,安排了工作。
亲戚之间比较和睦,战友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晚年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去跳个舞,参加个比赛。日子过得多滋润呢!
这样的日子,谁不羡慕呢。安杰不幸福那才怪呢!
心理参照上有优势,经济状况比较好,家庭收入也高,家里人身体比较健康,孩子们的工作比较稳定,婚姻也比较幸福,同亲戚战友关系搞得也不错。可以说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安杰的幸福感肯定高了,搁在谁身上,谁都会幸福感爆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