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就电影看孔子及其知己们——观《孔子》后感

就电影看孔子及其知己们——观《孔子》后感

作者: 生而为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14:38 被阅读0次

【摘 要】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一直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影视剧中也有了不同的孔子的形象。胡玫导演的《孔子》曾经在中国引起一片热潮,有说值得一看,有说不值得一看的。而这部电影选取了孔子一生中狼狈的经历,失败的政治生涯、宛如“丧家之犬”的周游列国经历,艺术地再现了春秋时代孔子跌宕起伏的后半生,将孔子拉近了世人。大多数人说孔子是孤独的,他的“儒道”没人理解,其实在这部影片中我倒是找到了孔子的几位知己,包括孔子的弟子们、南子、老子和季孙斯。孔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也从这几位身上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电影《孔子》;孔子;孔子的弟子们;南子;老子;季孙斯;知己

《孔子》这部影片着墨于孔子的壮年至晚年时光,前半部分是他兼济天下的为政时期,后半部分讲述他周游列国的见闻。影片主人公自然是孔子,但导演在刻画孔子这个人物形象时,不仅通过孔子的政治上的有为和周游列国的事迹来让观众了解孔子的生平,更是通过孔子周围的其他人物来突出伟大人物孔子的形象。影片中的重要人物除了主角孔子之外,还有孔子的弟子们、南子、孔子的政敌等。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影片中孔子的形象,我会从孔子的弟子们、南子、老子以及孔子的政敌季孙斯,这些人身上来看待孔影片中的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包括孔子的老师老子,影片中的南子、季孙斯和孔子好似是不同“阵营”里的人,人生境遇不同、观念不同、志向也不同,但看完电影之后,他们在我心中却是能和孔子的弟子们一起并列为孔子的知己。下面就是我将他们一起称为孔子的知己们的原因,通过他们,我们更可以深刻体会到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一) 颜回

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颜回也并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

颜回是我第一个要阐述的影片中作为孔子的知己之一。他当得起这个第一。

电影中孔子在被“驱逐”出鲁国时,第一个给他力量的是颜回。人生低谷时,有一个人可以唤醒你对自身的认知、,等你在风雨飘摇的路口,只为一路追随你,我想每个人都会因此感动,因他而崛起。颜回等待孔子的天空一贫如洗与孔子独自一个人走在泥泞的雨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变化也象征着当颜回来到孔子的身边,当颜回对孔子说“如果人不能 去改变世界,就应该与改编自己的内心”时,孔子已经从那个狼狈不堪的雨夜中走出来了,因此他才会说出

                  “求仁得仁,又何怨”。

颜回当得起孔子的知己,他懂得孔子决心“堕三都”的决心和意义,他懂得孔子周游列国、 形如丧家之犬的心境,他更懂得孔子传承儒家文化的不易。这时的颜回是作为开导孔子的形象出现的,我称之为最贴心的知己。只有最理解孔子想法的人才能在其陷入迷茫时给出最合其心意的劝解。最贴心的知己不仅在老师困顿时为其散迷,在日常生活中这位知己的做法也最贴切老师的心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更是做出感动众生的“救书”举动。我想,颜回对于孔子来说更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种“我不说,你也能懂”的慰藉。这也就更好说明了,孔子在颜回去世时的那种哀恸时旁人无法理解的,而柔柔弱弱的颜回为了救书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恐怕也只有孔子才会感同身受。

(二)孔子的其他弟子们 

颜回、子路、冉求、子贡,性格各异,但同样爱师如命,同样尊师如命。

“夫子是形,弟子是影”,

不单单是颜回出现在孔子生命的分岔路口,其他弟子们甚至是最年幼的漆思弓也跟着踏上艰苦的周游列国路程。他们算是孔子的半个知己,没有他们,孔子的周游列国的路程就更加不会那么顺利。同样,子路帮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力,都是因为他们懂得孔子的抱负,懂得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懂得孔子推行儒家治国政策的决心和毅力。子路临死前还记得老师说过的

“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的”。

“夫子的教诲,弟子终身不忘”。

于他们而言,孔子是他们的信念;于孔子而言,他们是儒道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承载着无限的希望。

不离不弃、生死与共是他们互相的态度。

“夫子是形,弟子是影子”这是这部影片最感人的一点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早就超越了师生的关系,甚至超越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挚情感,孔子更像是弟子们眼中的指路明灯,使他们的信仰和信念。来路的芬芳有弟子陪在孔子身边,去路的艰险也有弟子伴在孔子身侧。弟子是孔子的支柱,是他的知己,只有弟子才能最深刻体会到周游列国有多么的心酸,更只有颜回才明白孔子被喻为“丧家之犬”的心境,由此一句

“是夫子的道太高,不能被世人理解”

才最能宽慰孔子。孔子能和他的弟子们生死与共,也能在自身困顿潦倒之际同意弟子出去建功立业,这种心境只有心胸宽大之人才能做到,而他的无奈自嘲更像是经历风雨之后的自我解脱,困于陈蔡必定让他有所顿悟,也许真的只有圣人才能领悟常人想不到的真理。

二、孔子和南子

这部电影突出的一个女性人物就是南子。风评不佳的南子想见孔子,孔子觐见了列国流传的名声不佳的南子,我瞧着这个片段表面上是想表达孔子是一个柳下惠的形象,我却从中看到了孔子和南子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

孔子和南子相遇在孔子在鲁国政治道路上失利、南子在卫国国家管理上风生水起的这个阶段。但不可否认,他们二人在政治、国家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突出能力,强者与强者相遇,之间必定会碰撞出火花。南子欣赏孔子的政治才能和教育才能,让卫公请孔子来卫国为公子们讲学,一句

“卫国就可以无忧了”

是她对孔子最高的评价。这样一个身处“朝堂”却洞察天下形势的女人怎么会是一个沉迷声色犬马的淫乱之人。“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南子的‘非礼’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带动和鼓舞了后来女性对自我的不懈寻找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顽强追求。”[4]南子接见孔子的这一段我反而从中看出南子对孔子的试探,试探这个社会是否可以容忍像她这种名声不洁,又稍微把控着一点儿朝政的女人。南子迫切见到孔子的心情,就像迫切得到这个世道的认可,对聪明的女人的一种认可,对不守礼节的女人的认可。她想要多次见到孔子,就像她想多次接触到与之无关的“礼”,和孔子共处一室让她有一种被接受的错觉。而孔子把南子看穿了,他看穿了南子迫切想要证明自己被认可的心情,南子也同样懂得孔子怀才不遇的心情。最后的那相对一拜是这两个同样不被世道所接受,同样走在时代前面之人的惺惺相惜。

没有人比南子更懂得孔子怀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遥遥无期的煎熬。

南子敢于挑战传统的道德规束,为女子得到一个被男人所认可的机会;孔子用于遵守礼教,为男子得到一个澄清男人贪财好色的本性和被女人尊为君子的机会。

孔子和南子同样怀才不遇,甚至连原因都有几分相似,都是这样一个时代,让孔子的一腔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尽付东流,也是这样一个时代,让南子的优秀的媲美男子的政治管理才能一筹莫展。他们是困境中最贴心的知己,只因他们面临同样的“敌人”。

三、孔子和老子

电影中孔子向老子问道的场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主角是孔子,导演却采用了道家的意境,可以说这是孔子离道家最近、离世人最远的时候,孔子却依然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世人还在等着他,他对他的老师说

“他的道在人间”。

我想是孔子能够一以贯之他的信念,即使一生依旧一无所成,想必将那句“不要在意天下人的误解”铭记在心吧!电影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遍将孔子从老子那里学到的“道”体现出来: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的精神、理想和信仰。

这是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圣人孔子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信念过程中同样遭受了许多磨难,没有一路顺风,没有锦上添花,甚至没有被他的“道”——世人所理解。还好,他有他的老师的话陪在身边,支持着他。从“孔子问道”这里可以想象一位心怀天下与世人的老人“上下求索”,走遍列国,从开始到结束他有过彷徨,有过迷茫,却仍旧坚定一道曙光。

四、孔子和季孙斯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老子了解孔子的抱负,季孙斯这个孔子最大的政敌却是最能明白孔子的儒道究竟可以给国家带来什么。电影中季孙斯在恰好在孔子“隳三都”失败给孔子送了“玦”,给了孔子最深刻的一击;却也是他在孔子周游列国、形如丧家之犬之时给了孔子“环”,季孙斯的一句

“他生我的气了,不原谅我了”

让我觉得若不是立场不同,他们想是会成为多年好友,亦或是电影中的他们已经是隔着鸿沟的好友,可惜两位老友一别十五年却终究没能再见。

季孙斯懂得孔子的价值,孔子也懂得季孙斯的政治才能。因此,孔子可以说服季孙斯放过漆思弓,当他与季孙斯的观点一致时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在大众场合同意季孙斯的观点。季孙斯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满心满眼地等着孔子回到鲁国,我们没能知道如果两人再见会说些什么,季孙斯是否真心愧疚,孔子是否依旧记怀在心。可以说,鲁国没有孔子不行,鲁国没有季孙斯也不行。

总结:

孔子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追寻他的“道”吗?不是的,

他的弟子们无怨无悔地追随他,

他的老师给了他路过风雨时前进的拐杖,

他遇到了同困于时代泥潭里的南子,

他的政敌陷害于他却又在濒死时求他回来,

他的信念和“道”在前方等着他,

无论走多远,他都没忘起点没忘终点。这是圣人的坚持,尽管他的知己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他,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仁”,从孔子的这些知己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代圣人的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张婷. 我国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6.

[2]魏红梅.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魅力[J].电影文学,2013(16):88-89.

[3]郭楠.演绎孔子曲折人生——电影《孔子》评论[J].电影评介,2011(17):32-33.

[4]高方.南子与中国早期女性主义形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06):41-44.

[5]黄典林.《孔子》:回归之途弥坚[J].中国报道,2010(02):97-98.

相关文章

  • 就电影看孔子及其知己们——观《孔子》后感

    【摘 要】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一直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且...

  • 看电影《孔子》后感

    今天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影片中,孔子官至鲁国代国相,可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压力,齐国人设计借季氏之手,把孔子赶出...

  • 《论语》里住着的孔子

    时间:2020.02.12 导读嘉宾:何伟俊 《论语》是弟子们在孔子去世后,对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真实记录,所以从《...

  • 读《孔子传》观电影《孔子》

    昨天在樊登app随意搜索,搜到《孔子传》,时间68分钟多,应该是最近听书时间最长的一篇,不过却很有意思! 一边听书...

  • 看《孔子传奇》后感

    今天,我开始看电视剧《孔子传奇》。这部电视剧总共有16集。 孔子,本名孔丘,他本是陬邑人。 他的父亲梁叔纥的原配夫...

  • 读《论语》之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在孔子去世后,弟子们编写而成,时间跨度越有上百年。可以认为《论语》一书是儒家...

  • 创赢读书会《论语》2018.8.13 Day12 付敏

    读《论语》,我更多地了解了孔子及其思想。每天同读伙伴们从各个角度解读论语,不同视角观察孔子,有很多真知灼见。孔子在...

  • 经典诵读(二十七)

    《三字经》(三)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注释: ①论语:孔子学生在孔子去世后辑录孔子及其一些弟子言...

  • 孔子传后感

    9月2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日,而在这距离孔子诞生已经2570的一天里的我们演出了剧目孔...

  • 2018-03-23

    电影《孔子》观后感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就电影看孔子及其知己们——观《孔子》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ua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