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问题生?
什么是问题生?很多问题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就是令人头疼的人、是麻烦的制造者。我们很难给问题生一个标准的下定义,因为教育是无法量化的,没有办法去制定一个特别严谨的概念。目前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说法。即,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问题生不以学习成绩为判定学生是否为问题生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不是问题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并非问题生。
提起问题生,很多人会把它理解为有问题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多了。有问题的学生和问题生相比,二者的差别是:前者问题较轻,而后者则严重许多。有问题的学生通过一般的方法手段就可以得到解决,而问题生就必须要进行个案诊疗了。有问
题的学生,就好像是人们头疼脑热,自己上药店买点药吃就行了。虽然也是得了病,但不算病人。而问题生就像那种需要到医院看医生开处方药的人,是真正的病人。
那么怎样的学生才能叫问题生呢?确定问题生有很强的经验性、情境性。比如,有些学生,其表现在偏远山区就可以算是问题生,而在大城市是学校,可能就不算问题生了。
二、问题生有哪些类型?
(一)行为习惯性问题生
行为习惯性问题生突出表现在行为习惯上,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赖。他们对班级纪律视而不见,具有严重的班级纪律破坏性。这类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总是状况百出,并且屡教不改。在班级中很扎眼,比如违反纪律,书写不认真,不爱干净,般这类学生并没有什么品德问题,但是爱惹麻
烦,喜欢和老师唱反调,是各科老师头疼的重点对象之一
(二)厌学型问题生
厌学型问题生突出表现为厌倦学习,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怠。这类学生品德不坏,就是不爱学习,谈到学习就烦,让他干什么都行,就是别让他学习,不喜欢听课,不喜欢写作业,只要跟学习有关系的都很厌倦。并且随着年级越大,比例越大。学习的成就感低
(三)心理型问题生
心理型问题生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怪。主要凸显在个性方面,偏离大多数学生,与众不同。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吃惊。抑郁,狂躁,有些甚至自残。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学生开始有增长的趋势。
(四
品德型问题生
品德型问题生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坏。主要凸显在品德方面。这类学生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单纯的调皮捣蛋了,而是发自内心的坏。浑身充满邪气,价值观有问题。他们有的甚至学习也不错,但总感觉会给社会带来危险。
(五“好学生”型问题生
“好学生”型问题生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骇。主要凸显在心理上。这类学生的问题,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才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这类学生其他方面表现很好,他们学习很好,写字认真,坐姿端正,但是往往这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可以说是惊骇,不敢相信。
当然,问题学生远不止这五类。多数的问题生应该是综合的。他们不喜欢上学,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上也会有些偏离正轨···还有就是问题
生的问题也是会相互转化的。
下面来继续说一下,关于问题生的特点以及教育他们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行为习惯性问题生
这类学生,有一大堆的毛病需要改正。他们上课爱动,不仅自己动,还要号召全班和他一起捣蛋,还爱接老师的话茬,没有礼貌,大喊大叫。没有组织纪律性,不喜欢参与学校活动,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遵守纪律,也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招三惹
四,跟这个打架,跟那个打闹,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有一分钟是闲下来的。这种孩子往往智商正常,学习成绩不是最差的,但却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经常让老师没有任何办法。这类学生,几乎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一个学生或者两个,数量不会很多,但却是全校闻名。
对于这种学生的治疗,就是要改正他们的不良习
惯。
第一: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要二十一天才可以养成。习惯性问题学生就是这样,时间长且屡教不改。所以要纠正他们不良的习惯,我们要有充足的耐心。这种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来。做好打持久战的打算,对于学校,我要提出的建议就是: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给老师足够长的时间。学校总是想要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样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教师和学生死磕,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恼羞成怒。所以,对于学校,对于老师,我们在针对这样的学生诊疗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着急没有用。
第二:把学生的毛病一一列出来,然后选择一两个见效快且重点的问题给予纠正。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就要说了,这类学生往往身上有一堆的毛病,要从哪里下手呢?教育这类学生万不可以乱了阵脚,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不仅没有头绪,而且效率低,老师累,学生更是觉得老师诚心找茬,不配合。所以我们要找出学生身上的重点问题,比如,对班级破坏性最大的,改正起来见效最快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先抓学习。因为学习是最难短时间有效果的,所以抓起来要难一些。我们可以从班级纪律上开始,一节课学生回答了几个问题,坐端正了几分钟,诸如此类等等。这样在同学们和老师的见证下学生会快速发现自己的进步,建立起自信心,从而继续改正自己的言行。总之我们首先要抓住学生的重点问题给予纠正。
第三:老师要做好学生会屡教不改的打算。有些老师,总是会让今天的学生和昨天的学生相比较,“我昨天刚说完的,你今天怎么又犯了?”这是老师们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点。这种问题就好比,成人戒烟,刚开始戒烟时,不久就又开始抽烟了。是他们故意的吗?很显然,不是的。他们心里不想抽烟,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他们控制不住自
己。而我们的学生,在改正自己长久养成的行为习惯时,也是如此。改正起来,反反复复,很难成功。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给他们建立信心。
第四:习惯性问题学生,根源在家庭。人之初,性本善。没有那个学生,一出生就是有问题的。原生家庭的习惯会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因此,想要彻底的改正学生的问题就要从根源出发,找到家长问题所在,给家长出招,毕竟,有家长的配合总比没有家长的配合要强。
(二)厌学型问题生
厌学型问题生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学习,
一上课就头疼,只要除了学习,其他的都很好。他们有礼貌,喜欢搞其他的与学习无关的所有活动;他们人缘不错,乐于助人,还关心集体,孝顺父母。总之就是,只要不说学习,他们就是好孩子。但是只要说起学习,就又是鸡飞狗跳。他们的成绩
自然是很差劲,也有的严重偏科。
第一:对于这类学生不适合用惩罚的办法。王老师说:这五种学生,只有习惯型问题生和品德型问题生适合用惩罚的办法。而其他三种,厌学型问题生,心理型问题生,“好学生”型问题生不适合使用惩罚的办法。因为,厌学型问题生,他们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还有知识背景和智力问题等其他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的用罚抄课文、罚背书的方法,那么他们只会更加厌烦学习。
第二:对症下药。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
一种原因是之前的知识漏洞太多,导致上课听课效率低下。可以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补课,一旦这类学生的成绩提上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上来了。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久以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够,不是学习的料。我们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提高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