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理念问题,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现在的社会,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给孩子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这些问题伴随着成本,给现在的父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个家庭在没有孩子之前,可能还有着自己的规划,比如二人的浪漫世界,不是蜜月却胜似蜜月的旅行,互送节日礼物等等,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那些就都成了浮云,一切都要变成围绕孩子去转,所有的安排要紧着孩子来计划。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人父母者,可谓是攒足了马力往前冲,辅导班,培训班,兴趣班,夏令营等等,哪怕是成本再高,为了孩子也是努力的拼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孩子成年之前,每走一步,父母都要付之全部的心血,但是,毕竟能称得上优秀的孩子只有少数,大多父母同样的付出,甚至于更多的付出,并没能让自己的孩子划入优秀的那一小撮的团体。可以说,在父母层面,精神的付出和物质的付出,大多的家长并无差异,基本上为了孩子都已付出自己所能付出的极限,但是,在孩子层面,并不是所有父母的付出都转化成了孩子的养料,并不是每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成才,他们也努力了,也拼搏了,或许只是欠缺些运气,或许只是欠缺些时间,或许只是欠缺点个性,或许只是欠缺点天赋,就这样,这些孩子没有能走入优秀的团体。其实,我并不知道每个父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如何定义的,我也不太明白每个父母要求孩子达到成绩要求的出发点是不是仅是单纯的要求,但是,我看到过孩子的努力,我见识到孩子的压力,我明白在父母面前不敢轻易说不喜欢的孩子的压抑,我理解在父母面前不可以说不想学的不开心,因为,这些自己也都曾经经历过,走到今天,回头看看过去,今天的自己,又何曾按照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去生活呢?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了近20年,从当时的菜鸟级新手到如今的老师级人物,我精通的就也只是自己所在的领域,除此以外,我基本一无所长,没有特长,没有爱好,除了工作以外,唯一能津津乐道的就是与人相处和沟通之道了吧,但是,这些不是那些理论就可以赋予你的,是必须经过磕磕绊绊的经历,满身创伤的走过来,你才能深刻的理解和明白那些深入浅出的处世之道。我想,我最大的庆幸应该就是父母的放养和理解,我爸妈都只是小学文化,在学习上不能也不会去告诉我应该如何学习,从小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学歹学都是学给你自己的。对啊,现在看来,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说为了父母那就真的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了。我的父母虽然教育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坚持着要我做个善良的人,他们常常都说善良的人总是不会运气太差的,我也是这样去做的,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我不走上邪路,那走上其他的任何的道路,只要能好好的活着,他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今天,我也做到了,虽然我算是什么大好人,但是我绝对是一个善良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种近乎没有体系的教育理念,我的父母让我走上了一条我自己去选择的道路:为自己而学,做个善良的人。足够了,社会的竞争再大,但是依然需要努力和善良的人,哪怕自己的能力再不足,只要努力,只要善良,一定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别人可能一年就能学会的东西,即使我再笨,花了两年,我总是可以学者去做,滴水石穿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别人或许三年就能坐上高的职位,哪怕我需要更多的时间,经验和阅历的积攒总是会是为我赢来事业的丰收。但是,回过头去看看当初一起出发的那些小伙伴们,或许曾经的他们头上光环无数,或许曾经的他们奖杯证书多多,可是,从迈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起跑线又差不多回到了一天平行线,即便他们的起跑线又可能会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往前一些,时间的流逝,心态的磨合,工作的努力,会让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消失,甚至可能我们还会领先一些,那是因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普通,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努力,我们没有光环,我们更没有负担。现在的父母,曾经的孩子,自己都已经是过来人,为什么还是要继续那些已经被证明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呢?孩子的教育,需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并不是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对症下药,孩子开心,父母减压,何乐不为?那不成做了父母的我们,就完全忘记了曾经孩童时代的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应如此。共勉之,父母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