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女人被人强奸了,十年之后,她拉着她生下的孩子,去找男人讨个说法,男人却吃干抹尽不认账。”
我非常不愿意在文章中提到“大屠杀”这样的字眼,因为敲下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会有些不规则的抽搐。
曾经在酒吧里跟一个旅日华人就“中日友好”聊过,说到南京大屠杀,这位旅日友人告诉我,在日本,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侵华战争”——他们称作“中日战争”,教科书把这场侵略战争归类为了类似于“中日甲午海战”的性质。当然,这一招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在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下,我们说的“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等等,这些先进帝国主义国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发起的侵略掠夺战争,在西方人眼里——他们看做是两个平等帝国间的战争,这意味着,在他们眼里,侵略者和防御者,并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大部分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人,抱有类似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中日甲午海战”当时叫做“赌国运之战”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是一致的,一旦他们把这种认知自然而然的延伸到侵华战争上面,你就不奇怪,为什么日本人不承认所谓的“南京大屠杀”了。
还有一大部分,属于不知情者,他们可能隐约知道,中日之间发生过战争。
剩下的右翼分子,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不用我说。这位旅日有人描述了一段话:“就像一个女人被人强奸了,十年之后,她拉着她生下的孩子,去找男人讨个说法,男人却吃干抹尽不认账。”
讲真,要不是当时朋友拦着,他现今坟头草已经两米高了。
但最最最让人生气的是,有不只一个国人抱怨过,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跟我有什么关系?老提它干嘛?
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我推荐两个来源于知乎的答案,我们有必要每年都回答一次:
回答一:
客观上,没关系。
你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可以把你与这类历史事件绑架在一起,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关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你的自由。
但是,南京大屠杀和她又有什么关系?
很漂亮吧。
她是个美国人,华裔。家庭美满,婚姻幸福。
89 年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来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赢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 " 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 "。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不是她选择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话。哦,忘了插一句,在她的那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金陵这所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
多亏了她。1997 年是南京大屠杀 60 年的纪念日。
1997 年,她出版了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本 " 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语出威廉 柯比,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本书的序言也是他撰写的。)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我不知道她当年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我也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研究下去。当她翻阅一篇篇,文献,报告,日记,记录稿。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愤,何等的震撼。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书中原段:
" 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这一幕在书中不是孤例。
"1937 年 12 月 13 日 ,30 个日本兵来到位于南京东南部新路口 5 号中国人家里。他们杀死了前来开门的房东,接着杀死了跪下来求他们不要杀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当房东太太质问他们为什么杀死她的丈夫时,他们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着她 1 岁的婴儿藏在客厅里的一张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来。他们剥光她的衣服并强奸了她,然后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这些士兵们还把一个香水瓶插进她的阴道,并用刺刀杀死了那个婴儿。当他们走到另一个房间时,他们发现了夏太太的父母和两个十几岁的女儿。那老奶奶为了保护两个孙女免遭强奸,被日本兵用左轮手枪打死了;那老爷爷紧紧抱住妻子的尸体,也立刻遭到枪杀。
接着士兵们剥光这两个女孩的衣服并轮奸了她们:16 岁的女孩被两三个人轮奸,14 岁的女孩被 3 个人轮奸。之后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个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进她的阴道。那小的一个只是被刺死,这才没遭到她姐姐和她母亲遭到的暴行," 一个外国人后来写到这个场面。士兵还刺伤了另一个 8 岁的女孩,当时她和她的 4 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个 4 岁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时间太长,差一点被闷死。由子缺氧,她在以后的一生中一直遭受严重的脑损伤的折磨。"
另一位幸存者回忆道:他的三个弟弟都死于日本兵手下,被刺刀刺死,他的母亲也被日本兵刺伤胸口,母亲给一个弟弟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在路边冻死了,那年,他9岁。
……
" 几乎没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婴儿,活活把他们扔进开水锅里," 永富说," 他们结帮奸淫 12 岁到 80 岁的妇女,一旦她们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性要求,就把她们杀死。我砍过人头,饿死过人,也烧死过人,还活埋过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 200 多。这真可怕,我简直成了动物并干了那些无人性的事。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暴行。我真是个魔鬼。
这是永富角户,曾经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话。
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本书中并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发泄。而是更深层次的分析了日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分析了日本当时军队中的情况。
在她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更加有力的佐证了日军所犯下的罪行。
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 " 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 书成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
2004 年。她于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 36 岁。
她叫张纯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死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 36 岁。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张纯如曾说,写作使得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但是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南京 30 万冤魂,如何仅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去担负,去为之奔走呼号?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别的研究,实现你们所羡慕的 " 美国梦 "。
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但是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样方式呈现给世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史学研究应有这样的担当,不光是史学,我觉得为人当有这样一份担当。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这般意思了。
哦,对了,张纯如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也因此被打断。
2005 年。在日本递交了入常申请后,一场由韩国发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四千万人参与的,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请愿活动发起了。联合国于 6 月 30 号收到了这份请愿书。请愿者要求日本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否则就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日本政府至今是没有道歉的。其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一系列的活动也昭示其心中并无悔意。知乎上也有过对日本是否进行道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讨论。抛开中国刻意煽动的民族主义不谈,我在这里明确客观的说明,战后日本政府并没有正式道歉,参拜的靖国神社中仍供奉着侵华战争中的甲级战犯。可怜的日本人民也活在一种 " 集体失忆 " 中,并不是因为苦难太过痛苦而选择遗忘。而是人为的把它删去。
顺便一提,日本国内对侵华期间那段历史的学术研究是非常不到位的,这和战后日本政府的恐怖威压也有关系。而出于对学者人身安全和国际形势考虑的原因,国家也不鼓励国内学者去日研究。
日军留下的证据足够了。
今日我们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受难者的尸骨,孩童的衣物和小鞋子,被强迫去做慰安妇的中国妇女的影像,以屠杀为乐的日军的黑白照片,更不用说那些浩瀚如云的史料,卷宗了。
再看现在。要知道,在 45 年对日制裁,和平宪法中,有两项非常要命的规定。规定日本政府永远不得拥有军队。剥夺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现在安倍直接跳过 " 靖国神社 ",嚷嚷着要修宪了。我不是很懂政治军事,但是日本首相更换的速度如此的频繁,肯定是不正常的。
我也很喜欢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日本的樱花,日本的寿司,三四月份的北海道 ……
但是对这样一个国家,我始终抱有一股深深的恐惧。
答案二:
这是我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下的照片(为什么我能拍照与问题无关,不解释)
这是入口处的雕像。
走进来之后是一个空旷的广场,但却压抑得令人窒息。
和平大钟在广场正前方,十字架,碎石,营造了一个有序的绝望空间。
走进内场,首先是满地的蜡烛,每一个蜡烛都代表一条人命,墙上的花圈里不停变换的是当年遇难者的照片。
旁边这堵墙上是遇难者的名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可能是邻居旁人追忆的名字,所以会出现xx的姑姑,xxx的大伯。
接下来是幻灯片及历史照片部分,非常血腥,我觉得这可能是已经挑出来最不血腥的照片了,大部分都是动手前的照片加文字描述,即使这样,身边还是有女孩子被吓到的尖叫和老人的叹息声。
著名的南京大屠杀油画,是湖南籍旅美画家李自键先生的作品,当年在欧洲巡展时曾遭到日方抵制,居然就被迫撤展了,我真的是呵呵了。
这是一个电视墙,每一个屏幕都是一部讲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对应的屏幕有耳机,耳机是一部电话,仿佛你通过电话在倾听一个过去的故事。
旁边有一个硕大的资料墙,其实,是一面死亡名单资料架
高约 6 米,长达 10 米左右的资料架,而这还仅仅是馆藏极少的一部分。
当我看到这个,我扪心自问,你在说谁不正视历史?那这又是什么?
在前往万人坑遗址时,建筑师故意设计了一条两侧封闭,道路狭窄的通道,但又是露天的,这种设计令我产生了一阵颤栗的压抑,你看得到天,但你逃不出去,宛如当年等死的人。
转角有一个巨大的祭奠墙,路很窄,要走过去的话,等于是要走一段回头路,而且很长,你可以不去祭奠,继续直行走到下一个景点,这样的路线设计产生了一种思考:你愿意花力气回头去看看历史吗?
气氛很凝重,很多人在排队等,等前面一个人走过去,鞠躬祭奠,再走回来,下一个人再走上去。
后面的我就不拍了,进入室内后光线太差了。
南京人的素质确实很高,很安静,喧哗的人很少。也可能是被这种建筑所营造的气氛压制住了。
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看,有一个老人边看边抹眼泪,手抖的非常厉害,但是她一直紧紧的拽着小孙子,指指点点努力的讲给他听,可惜方言我一句听不懂。
我想:可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她惨痛的记忆,但为什么她不愿忘记?为什么还要告诉她的子孙?看那个老人的样子应该是反复来过这里多次了,非常的熟捻。
我想这幅图告诉了我答案
要说和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我们这些享受着 GDP 红利的一代
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
迄今为止
只过去了短短的 80年。
如果你不愿提起南京大屠杀我能理解,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不过不是心理变态,有什么愿意天天面对这些残酷与人性的黑暗?
但你绝对不能忘记它,因为黑暗不会因为你的遗忘,就会消失。
它会随着你的遗忘越来越强大,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舔舐着腐烂的牙。
现在,海那边曾经造就这一切的人已经忘了,所以这头阴暗的野兽愈来愈有抬头之势。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