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8青椒计...吉林省2018年青椒计划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

作者: 安安0728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3:33 被阅读159次

    题目解说:用“线”这一数学知识块泛指数学知识。本题目是指除了数学的知识,数学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

            汪教授说的课例研究,在我们这里叫做课题研究。本学期我刚刚做完《数学学习过程诊断与分析》的小课题研究。先说一个打击到我心底的案例:

            在真正走进学校课堂之前我是辅导中高考学生的,经常研究综合题。在小学教学中,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有一课《动手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熟练掌握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和孩子探究长方形的过程中找到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慢慢的,孩子开始发现中间折出一个点。这就是图形的中心点。这时我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方法将长方形分成两个相同部分吗?孩子们认真思考后没有找到办法,这时,我让学生过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线,沿着这条线将图形剪开,看看两部分是否能重合?(学生剪出来的是两个梯形,可以重合)。讲到这里我顿时愣在讲台上,一刹那回想到曾经讲中考最难的动点题时,一些题最后一问会有“在坐标系中找到一条线将矩形ABCD分成相同两部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这个中心点。这一刻直击我心,很多中考孩子不会解这类题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一知识点。一个一年级的知识点!!此刻,我认识到小学教学是多么重要。而现在有多少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这个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多么值得深思!!!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共同经历教育人生,共同积累学习的经历。可以说数学课堂是空中的教与学,需要以课堂灵动的互动交流为载体,融通于数学学习发展的全过程。课例研究可以更加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本节课的吸收情况,以便及时更改教学策略。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彩

      学生的学习要有一个过程,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二年级上这一学期我们学习表内的乘除法,在除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教材给了四种解决办法。学生会本能的选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因为背下来了,最简单。但是背诵恰恰让学生缺失了探究的过程。相对于算法自然优化,我的课堂更加注重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学,我让孩子掌握了所有的算法。学生计算还是会用背诵口诀的方法,但是我并不是在做无用功。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拓展教学案例:

    师先提问:小朋友们,32÷4=?

    学生立刻回答:8

    师:那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答:四八三十二。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到你们了,我要出难题了:36÷3=?你们能用乘法口诀吗?

    学生答:不能。

    师:那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但学生很快用其他方法计算出答案,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我并没有讲解。只是又提出其他问题。隔几天用课间时间再提类似128÷4=?这样大数计算问题。孩子们很少会用到百位以上的数,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也有成就感。同时对以后学习很有帮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体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部分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占很大的比重。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现在小学生的计算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孩子在计算方法上的选择非常单一,固定思维也很严重,在做计算时,更加倾向于使用已经学过的运用较为熟练的计算方法,即使新的方法更加简便,部分高年级孩子们也不会自动优化,需要教师多次强调才能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对课例的研究就是很必要的。通过课例研究,我对于教学工作我有两个思考点:

    (一)教师的教学思维对教学有重要影响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向。学生的思维具有多向性特点,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法,首先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然后会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现象。在同一知识模块下,由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思维切入点并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品质就有了些许的差异。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小学教师要全面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师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逻辑思维直观的影响着学生。北京很多小学在招聘的时候要求的学历博士。这也侧面反应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多么重要。数学教师要对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才会有更加深远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习的是基础知识,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工具,小学教师要让孩子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工具”的能力。

        现在说说我本人,不以老师角色来说。教授的这节课我真的太喜欢了,我本身就是一个数学爱好者。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激动的一直拿着手机自言自语的回答老师问题,隔空互动。弄得妈妈以为我在视频,一直不好说话,不敢看电视。哈哈……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一部分源于小时候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迁移。数学会带给我们理性思维。昨天朋友见面讨论到过这个话题。她提出一个问题来测验我的理性思维:“你同意高中生谈恋爱吗?”我答:“同意啊,高中本来就应该知道‘爱’啦!不知道才不对!”朋友说:“你现在把学习重点放在语文上了。理性思维已经没有以前强了。这个问题应该是双面性的。”当时这个话题没有聊完,我就匆匆的坐车回学校了,今天听教授的课真实的感受到理性思维强的人说话的逻辑性。这种理性思维应该是我们成年人审视自己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成长的表现……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彩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彩
    《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感悟——数学有无“线”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hx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