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接收到反馈后,有四种可能的做法:改变行为、改变目标、放弃目标,或者拒绝反馈。显然,我们希望学生改变他们的行为,尤其是更加努力和更有雄心,而不是忽略反馈或者认为任务太简单了或者太难了。
学生做出什么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学生需要知道教师在乎的是什么和喜欢他们做什么,需要知道他们是安全的,需要知道同伴不会贬低他们,需要知道如果他们提问,他们并不丢脸,而且会得到尊重的对待。在此之后,他们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可见:提问、求助或者分享错误概念。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当学生接收到反馈时,他们就已经处于不利境地。缺乏信任度意味着他们与反馈的互动会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可能会选择不“聆听”或者不去理解反馈,他们对反馈做出回应的动机主要是服从教师的要求。(088)
读到这里,忽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刚接新班时,课堂是沉闷的,学生很少给出回应,提问问题时,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一个学期下来,感觉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课堂上起课来也是很舒服的。过来借班上课的同事对班里的学生评价挺高的。仔细想想,应该与我这个人的性格有关吧。我比较包容,尊重个性。我不要求他们给出准确答案,我重视的是思考。我的标准是:只要是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答案,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称赞。这样的要求,学生知道自己说错了也不要紧,同伴说错了,也可以启发自己,不能去取笑。学生知道老师喜欢什么,知道他们是安全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然能畅所欲言。自然,整个班级课堂气氛是越来越好了。
贺贺是个特殊的孩子。他属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记得有一次,为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我让学生写觉得自己一天里做得最好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做得对的事情。5分钟时间,他一个字也没写出来。我告诉学生,谁需要帮助,可以找我。他就走过来跟我说,他没有做对的事情。我告诉他,他早晨认真吃早餐,是对的事情,背着书包来上学,是对的事情,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对的事情……听完我的话后,他就照着写了几句话,把作业完成了。三年级了,他有好多拼音不会读,课堂上经常开小差,作业多次完不成。因为不会写拼音,生字经常抄错,我送给他一本书,他回家竟然跟妈妈诉苦,说老师不愿意管他了,让他自己学。好长一段时间跟他谈话,他用沉默应对我。我感觉我的态度足够和蔼了,可是还是换不来他一句话。我说:“老师是真的想帮你,不是要批评你,你给我个回应,让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你哪怕给我个点头、摇头也可以。”好不容易,他可以用点头、 摇头来回应我了。他认为我送给他书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我直接懵了。自己真是太不懂孩子的心理了。跟贺贺的相处磨合时间要长一些,最近,他能跟我对话了。也许,时间长了,他也感受到了我的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