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拥有成熟的信息产业链是国家战略的必经之路。未来国产数字化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方向,给广大企业带来新的风口。政务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多,提前入局的企业应用将成为新赛道的领跑者。
从2019年后,数字政务的发展越来越快,本质上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资源整合,是一种治理模式上的改变。原来是每个政府单位各自建设,没有标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数据孤岛,信息不畅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政务信息化通过一些标准和政策,逐渐向下沉淀,应用互联网技术一步步从单一建设,到整体建设。
现阶段,政务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呢?
大体分为两类:面向内部和面向社会。
面向政府内部的有:协同办公、专项业务系统等。
面向社会的有:政务服务、智慧城市等。
这些方向每一个单独拿出来讲都是非常大且内容多的领域,几乎很少一家企业可以涉猎到所有的方向,除了阿里、腾讯、华为这类互联网巨头。
行业生态
在政务领域市场,原来是传统软件厂商一家独大,其模式为软件厂商根据政府需求,提供标准化产品,并开发定制化产品。
有兴趣可以查看:互联网厂商和软件厂商哪家强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开发深入行业领域的SAAS产品,如:电子签名、云上党建等。他们最厉害的地方是,在当前领域属于领头羊,功能覆盖全面,用户体验顺畅。相比较传统软件厂商,在特殊的领域下,他们更具备竞争优势。
在政府单位新一轮的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资质、框架、产品、体验,这四点是任何一家产品提供商不可不看的。
资质,政府单位会指定软件产品需要在国产化操作系统和CPU芯片上使用,所以产品提供商需要兼容新的系统,并拿到资质证明。
框架,提供商需要给出系统建设的整体框架,解决信息孤岛、独立建设等问题,通过专业的框架,建设统一、方便扩展的平台。
产品,政府单位需要很多类型的产品模块,比如:公文、会议、审批、党建、督办等,一家厂商很难提供出所有的产品类型,这就需要集成第三方产品,共建生态。现阶段,政务类型的产品逐渐倾向于聚合,即一个APP或WEB可以操作所有系统。
体验,移动化、国产化、平台化是未来趋势,在操作体验上,会更注重移动端的使用。所以移动处理业务一定要好用、易用,为政府领导提供简单的操作习惯,让人可以快速接受。
面向内部的产品
政府内部的产品未来只会形成一个平台,所有的OA应用、专项系统都将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聚合单点登陆,这个平台将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生态。
谁能建立这个生态,谁就能把握第一时机。
阿里巴巴做了政务钉钉、腾讯做了企业微信,并建立了各自的生态系统,引入第三方ISV(独立软件开发厂商),完善平台内容体系,给政府内部提供更多的选择。
协同办公平台,是OA系统的升级版,也是生态的底座。
OA系统只能解决一个单位内部的信息流转,所有软件功能都是独立部署。而协同办公平台可以覆盖所有的单位,软件系统既可以统一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标准产品,也可以接入第三方产品,整体优于OA系统。
协同办公的核心是办文、办事、办会,只要拿下这三点(不管是独立开发还是外部引入),你的平台必然可以切入用户群体。其余还有:
效率沟通:消息IM、日程提醒、任务;
行政办公类:审批、公告、公车调度、考勤、云盘、投票、工作报告、邮箱;
财务类:报销、借款/还款、福利商城;
专项系统:党建、督查督办、智慧门禁、智慧食堂、访客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谁建立的产品体系更丰富、体验更好、价格更实惠,品牌就能越做越大,用户也会更加认可。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比软件厂商更加突出,在新一轮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
面向社会产品
政务服务领域
相信大家在最近2年看到政府侧的职能改变,从人找政府办事,到政府服务人民。
政府建立的大量快速、便捷的通道,引导用户网上办事、随时办事,从跑多次办不成,到最多跑一次。
这是一个可以普及十亿人口的领域,在未来很可能一个很麻烦的证件,只需要手动点点就能办理通过。
从表层上看,是把线下的工作迁移到线上办理,减少人民的跑动次数,实则是大数据的聚合和职能部门的业务打通,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措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
典型的例子是支付宝城市服务、微信城市服务,一个涵盖6亿用户,另一个涵盖10亿用户,是最好的政府服务平台。政府单位提供需求和业务场景给到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根据业务流转实现小程序,嫁接到这类平台上。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城市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会将政务务产品交给本地厂家实现,将本地市的数据统一管理,比如:浙里办、粤省事等。政府会引导当地的百姓下载APP使用,双方互利互惠。
回答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把所有政务产品聚合到支付宝或微信?
1)不是所有政府单位都相信支付宝、微信。这些互联网企业会不会拿民生数据做分析、做推荐,安全性很难得到确切的保障。
2)保护本地企业。本地互联网公司有能力做,而且还上税,合作次数多,而且态度好。
3)实现成本太大。一个省份打通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需要厂家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吃人工成本。接一个地市至少半年时间,接通一个省份至少1-2年,不管是应用于小程序还是独立开发APP成本都非常巨大。
智慧城市领域
要说哪个行业吹捧的最多,当属智慧城市。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好,却很难作产出。智慧城市涵盖的面太广,看得太多容易没有边界。如果扣的太细,又变成业务系统,所以定义一直没那么清晰,也没有成熟的生态。
市面上又很多打着“智慧城市”旗号的企业,实则都是一些大数据公司或是业务公司,把一堆数据整合起来,做成数据统计大屏,检测城市一些指标,包装一下就能吹出去。
值得肯定的一点,智慧城市确实要围绕城市的运营和治理作出工作。它将依托于云计算、物联网(loT)、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城市监控和治理。
我们常见的智慧交通、政务服务都属于智慧城市的范畴,也是互联网产生多竞争的领域。例如阿里的城市大脑、腾讯的智慧城市项目都属于佼佼者。
在未来有4点值得关注:数据统一、业务标准、安全隐私、用户体验。
数据统一:各个业务单位数据如何进行统一,让数据进行流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层层推进。
业务标准:整个业界都处于摸索状态,无论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厂商,还是传统软件厂商,都没有成熟的体系和详尽的实施方案。
安全隐私:现在很多工作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不要做。比如人员监控,这些数据最终会流转到哪里,会做什么工作,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要科技向善。
用户体验:产品需要温度,不是冷冰冰的数据。
网友评论